为全面展示“习经典,向未来”师生读书行动育人成效,11月19日下午,从历史烽烟里读懂信仰的力量——苏州大学师生阅读会在独墅湖校区文体中心举办。校党委常委、副校长查佐明出席活动,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各学院(部)分管学生工作负责人以及师生代表参加活动。
今年暑期,党委学生工作部(处)组织开展了“阅读行”专项活动,即“精读一本经典著作”“观看一部红色影片”“参观一个主题纪念馆”“重走一段抗战路”“开展一次红色志愿服务行动”。为充分展示活动成果,本次师生阅读会包含“书”“影”“馆”“路”“行”五大篇章,打造集思想性、教育性与艺术性于一体的阅读思政大课,带领师生在阅读经典中筑牢信仰根基,汲取精神力量。

在第一篇章,文学院学生带来《红星下的青春答卷》阅读分享与《家书里的信仰》主题朗诵,以声情并茂的演绎带领师生重温峥嵘岁月,让大家从经典中感悟思想伟力,在故事里体悟家国情怀,充分展现了红色经典历久弥新的育人价值。
第二篇章聚焦历史影像中的正义传承。图书馆戴颖老师介绍了“东京审判”的历史背景,深刻阐释了这场历史性审判承载的司法意义与民族尊严。她指出,这是中华民族坚守历史真相、捍卫精神主权的庄严宣示。传媒学院学生通过解析影片《东京审判》、诗朗诵《东吴有光 正义有声》及《我和我的父辈》配音表演等形式,再现了历史影像中先辈的正义坚守,彰显了东吴师生在重大历史时刻的责任担当。该篇章在音乐学院学生《如愿》的深情旋律中落下帷幕,“山河无恙,吾辈自强”的时代强音,引发在场师生的强烈共鸣。
第三篇章开启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社会学院学生演绎的情景朗诵《跨越时空的致敬》,以新时代青年的铿锵誓言回应革命先烈金方昌“中华民族解放万岁”的生命绝唱,深刻诠释了信仰的赓续与时代的回响。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部余嘉斌老师带来的思政微课《馆中文物话延安:底片里的热血青春》,通过珍贵史料与历史影像,生动再现了延安时期爱国青年在窑洞中坚守理想、淬炼本领的奋斗图景,让沉睡的文物成为传承红色基因的鲜活教材。
在第四篇章中,艺术学院学生将“重走一段抗战路”的实践成果,呈现为红色叙事艺术沉浸展《烽火故梦·赓续八秩》。展览精选四幅作品,分别取材于上海四行仓库、青岛海滨、山城重庆、古都南京四地的抗战记忆,四位创作者现场阐释创作理念,他们以画笔连接古今,用色彩传递精神,既彰显了艺术表达的感染力,又深化了红色文化的育人价值,实现红色信仰在新时代的创新传承。

演出终章将舞台延伸至千里之外的云南支教课堂。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哲学+”实践团分享的《赓续红色火种,点亮少年心愿》支教故事,通过教育实践将红色信仰融入课堂,在孩子们心中播下理想信念的种子,实现了红色基因从铭记到传承,从接续到播撒的育人闭环。
活动现场,查佐明为学生代表赠送红色经典书籍《百年红色家书品读》,勉励青年学子勤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同时为在本次活动中悉心指导的辅导员代表颁发指导纪念证书,对他们在阅读活动中的辛勤付出表示感谢。


查佐明在总结讲话中充分肯定了“习经典,向未来”师生读书行动在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阅读生态方面取得的扎实成效,并鼓励师生在“读有字之书”与“读无字之书”的融合中筑牢信仰根基、强化使命担当。他向同学们提出了三点希望。一是把书“读厚”,于博览深思中筑牢学识根基,从“知其然”走向“知其所以然”。二是把书“读活”,于知行合一中赓续精神血脉,将书中感悟转化为实际行动。三是把书“读透”,于时代叩问中把握前行方向,践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读书”的终身志向。
现场师生纷纷表示,这场阅读会以沉浸式演绎带大家从经典的“阅读者”转变为历史的“亲历者”,在思想与情感的共鸣中,实现了从理论学习到价值认同的升华。未来,党委学生工作部(处)将持续深化“习经典,向未来”师生读书行动,通过常态化开展主题读书活动,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生在阅读经典中传承红色基因、不断涵养浩然正气,在坚定信仰中砥砺成长,成为具有高尚品德和远大理想的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