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晚,美国圣迭戈加州大学教授、国际物理学界著名科学家、美国物理学会会士程贞一先生应敬文书院院长罗时进教授邀请做客敬文讲堂,在红楼115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主题为“为什么一个物理学家从事中华科技史”的精彩讲座。
讲座伊始,程贞一教授用睿智风趣的语言,深入浅出地向同学们讲述他为何要从事中华科技史的研究工作。程贞一教授从中国的传统文化及东西方古代文化冲突开始讲起,逐渐引入到物理学常识的讲解。亚里士多德、爱因斯坦、波尔等科学家所取得的成就在程贞一教授的讲解下显得生动易懂。同学们对“不确定性原理”、“波、粒二元相对性”等概念有了初步了解,在程教授的引导下,缓缓步入物理学殿堂的大门。
接着,程贞一教授与同学们分享了他的求学经历。少年时代在徐汇中学时,程教授心里就有了“为何所学教科书上没有中国的数学成就”的疑问。或许,少时的困惑为日后的研究埋下了萌芽的种子。程贞一教授曾花力气研究过《周髀算经》,这是一本古代数学、天文学著作,其《商高篇》记载了商高“推导得成”的数学创新思路,经过程教授提示解读,同学们对我国古代数学成就有了了解,领略到我国古代科学文化的灿烂与辉煌。
程贞一教授善于将理工科知识与人文精神融会贯通。他认为,数学定理和科学原理是不分民族、文化、国界的,不应该有“中国数学”或“西方数学之分”。为了进一步认识自己的文化,我们应该将现代科学知识与古代中华文明传统哲理思维相结合。也正因此,程教授才选择了从化学家、物理学家从事中华科技史的研究的道路,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程教授对于人文精神与自然科学相互融通的认识启发了同学们,其现身说法使大家体认到:科学知识离不开人文精神的渗透,而社会科学,也离不开自然科学的支撑。
值得一提的是,在讲座最后的提问环节中,聆听此次讲座的不同校区、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同学们用中文和英文从物理学专业知识、中外科技成就对比等多角度提出了一系列问题。有些同学从“引力波”的角度切入,提出了现代科学发现更强调团队性还是个体性的问题,有些同学从哲学角度提出了有关“如何理解物质不灭”等问题,还有同学用流利的英文向程贞一教授请教自己心中关于文化与科学关系的困惑。程教授一一作答,并与敬文学子展开了深刻而精彩的对话。程教授通过非常有启发性的回答,引发了同学们关于“能”的思考,也让同学们对“科学”与“科技”、“发明”与“发现”有了新的区分与理解。其实,这已经是程贞一教授第二次做客敬文讲堂,同学们在互动环节表现出的活跃思维,质疑态度,求知心理和开朗姿态使他感到十分可贵和欣慰,并给予高度赞赏。
据悉,敬文书院开设的敬文讲堂创新探索系列课程致力于向同学们传递科学知识、创新精神。程贞一教授给予敬文学子的启迪与教导,是深刻的,也是令人难忘的。正如敬文书院院长罗时进教授在讲座的最后所言,希望同学们在聆听名家的敬文讲堂时,能闪烁出思维碰撞的火花,能在有限的生命过程当中为社会、为民族、为人类和我们自身的发展多做贡献,创造属于自己的“能”,让科学与人文汇聚照亮世界,也照亮我们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