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面对媒体融合使新闻传播渠道多元化的情况,刘文洪表达了自己对“纸媒整体传播力在下降”的担忧。但在担忧的同时,他仍对未来纸媒的发展是持乐观态度。他认为,媒体发展在若干年后可能会有一个循环,纸媒将会重新获得人们的青睐。
面对同城媒体激烈竞争呈现新闻同构化的趋势,刘文洪指出,报纸的专门定位会使其失去一部分读者,因此大部分报纸选择做“小而全的报纸”。由此带来了新闻内容的同质化和写作方式的同构化,要改变这种趋势,仍需要在新媒体环境的实践当中来磨合。
面对新闻资讯因为快捷阅读而导致的碎片化趋势,刘文洪认为,与新媒体相比,纸媒的时效性在“短、平、快”等方面固然存在先天不足,但纸媒可以在报道深度上做努力,“纸媒是要靠思想性来弥补时效性的不足”。针对记者的报道,他给出了建议:一名记者一年内至少要写一篇富有思想深度的稿子,这能体现作为记者对社会的一种观察力。
面对文化产业的新要求促使的媒体产业化趋势,刘文洪着眼苏州日报报业集团的现实状况提出了三个突破点:要用优质报纸吸附广告,发展副刊;要立足主元开展多元化经营,使媒体发展能有多点支撑;要投资拍摄《苏州情书》、《情调苏州》等城市形象的微电影,使媒体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
刘文洪平实幽默的语言使得讲座现场气氛活跃,对于扩大新闻传播力的路径选择问题,同学们更是听得聚精会神。刘文洪指出,要坚守主业不动摇,深耕平面媒体,提高核心竞争力;要做足主流新闻,以新闻性、可读性、服务性为重点,满足现代读者需求;要加大新媒体的投入力度,建设新媒体产业,提高舆论正能量的引导力;要完善产业结构,在转型升级中优化传媒发展模式;要加快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团队创造能力;要深化媒体内部治理结构,建设合理高效的运行体系。
课后,传媒学子与
作为资深报人,刘文洪已在苏州日报工作了26年,历任《苏州日报》副总编、常务副总编、总编辑、苏州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社长,同时兼任中国报业协会副会长、中国地市报研究会会长。刘文洪先后发表上百篇新闻作品和50多篇业务论文,先后出版《报业旗舰的航程》、《纸上年轮》、《好说歹说》、《独坐黄昏》、《雪落无声》等专著。因贡献突出,他2005年获“戈公振新闻奖”,2009年被评为“江苏省新闻出版领军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