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王一梅与大学生谈成长成才
 
    2010年5月6日上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王一梅老师为社会学院2009级历史(师范)专业学生作了一场“我的丑小鸭情结”的讲座。王老师用自己从“丑小鸭”到“白天鹅”的经历告诉学生,对于生活应该做到坚持,学会自信,带着“童稚的心简单地生活”,“在童话里学会成长” 。在成长成才的道路上要自信、执着、乐观、宁静、超越,是王老师送给大学生的宝贵财富,同学受益匪浅。
    王一梅老师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1994年开始童话创作,共发表短篇童话300余篇,在国内外出版童话60余本,是中国抒情童话的代表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童话《鼹鼠的月亮河》、《木偶的森林》等,系列童话《米粒和挂历猫》、《糊涂猪》等,童话集《蔷薇别墅的老鼠》、《大头鱼在雨天和晴天》等,另有图画书《书本里的蚂蚁》、《兔子的胡萝卜》等。获第十届全国“五个一工程”奖;第五、六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第五届国家图书奖;冰心儿童图书奖和陈伯吹儿童文学奖等奖项。作品入选人教版、冀教版等小学语文课本,多部作品入选新闻出版总署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的百种图书、新闻出版总署“三个一百”原创出版工程,作品在英国、瑞士等国家出版。
    讲座中,王老师向同学们讲述了她的童年。1970年,王老师出生在苏州的一个宁静的小镇。她的童年多姿多彩:在一大片的油菜田里捉蜜蜂,跟伙伴们躺在麦田里聊天,听母亲讲舅舅手抄名著故事,外婆复述广播里的安徒生童话……也正是从这里开始,她开始了与童话,与文学的不解之缘。讲座中,王老师告诉同学她的“丑小鸭”蜕变过程,她对文学的热情,她对童话的热爱。她讲述了一个“丑小鸭”蜕变为“白天鹅”的真实的童话故事。
    王老师告诉同学,她也曾自卑过,郁闷过,然而却从未曾放弃写作,放弃自己的理想。当1994年开始了她的第一篇童话创作之后,就一直努力创作,屡退屡投,从不言弃,最后终于获得了成功,实现了自己的儿时梦想。当谈到这些,同学们更多的感受到的是她的淡定与从容,以及她对中国儿童文学事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王老师说:“如果童年没有阅读,将是人生的一大遗憾。而文学作品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窗。给孩子们一个诗意的童年,一直是我的理想。”她也一直在给孩子们传递爱和希望。王老师说:“我希望能在作品中向儿童向所有读者阐述我对人生的思考,展示这个世界的阳光面,传递爱与希望。”她还强调:“在事业中找到快乐才是完美人生。”王老师的话,在同学们的心中引起了强烈的思想共鸣。
    王老师在童话创作中不断求新的创新意识更是令大家印象深刻。他严格要求自己“从不重复自己,更不重复他人”,让每一部作品都成为一个精品。她认为,只有在不断的自我挑战和超越中,一个人才能真正完成“一个丑小鸭的成功蜕变”。王老师掷地有声的话语撞击着每个人的心灵。
    讲座结束前,王老师还与同学们进行了热烈的互动。同学们纷纷与王老师交流自己的读书经验,提出自己的疑问。王老师真诚而朴实的回答引来大家的阵阵掌声。
(社会学院)
苏大概况 教育教学
院部设置 科学研究
组织机构 合作交流
招生就业 公共服务
版权所有©苏州大学

地址: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十梓街1号

苏ICP备10229414号-1
苏公网安备 32050802010530号
推荐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1440*900以上分辨率访问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