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心健康 快乐成长——社会学院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综述

根据苏大第四届心理健康节的统一部署,本着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服务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宗旨,社会学院组织了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推进活动。纵观社会学院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具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规定动作与自选动作相结合。在组织参加学校心理健康知识竞赛、心理剧、心理漫画大赛等活动的同时,根据学院实际组织了学生骨干户外拓展、学工干部心理辅导、学生群体心理运动会、心理健康专题讲座等分层特色项目。二是弘扬传统与突出创新相结合。尽可能地按照不同人群的不同需要,让更多的师生参与其中,从而取得最好的教育效果。三是老师与学生相结合。以往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基本上以学生为中心。但是老师作为学生的灯塔,引路人却被忽略了。本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特地增加了班主任、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教育。

我的团长,我的团

415下午,47位参加团校骨干培训班的学员在白鹭园草坪进行了户外拓展团队训练活动。查佐明副书记用“我的团长我的团”这一流行词汇鼓励学生干部做一个好团长,带好一个好团队,促进自身与团队的双成长。

在培训师的指导下,学员自由组合成四组,并通过讨论确定各组的队名(龙的传人,大风车,11+1,老虎队),队歌,口号和造型,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与了解。在一番讨论和练习后,四队分别上前展示,唱出了自己的队歌,喊响了口号,摆出了最精彩的造型。

游戏环节中,伴随着笑声和搞怪动作,大象、老虎、老鼠的游戏开始,四组经过一番角逐和淘汰,最后由“龙的传人”队获胜。第二个游戏是“驿站传书”,大家凭着自身的智慧和团队的合作,开始传数活动,最后的胜利者是以大一学生为主体的“大风车”队。

新青年,“心”运动

429下午,社会学院第二届心理运动会热烈举行。“团结一致、火车快开、幸福敲门、搭桥过河、心心相印、和谐之旅、乘风破浪”等7个比赛项目得到了各班级的积极响应。300多位青年学生体验了“心理”运动的乐趣。

比赛场地上一道道靓丽的青春风景线让人目不暇接:“火车快开”运载了学生信心,“幸福敲门”带来了队员们的希望,“搭桥过河”激荡起学子们争做先锋的意识,“心心相印”令选手们开创着佳绩,“团结一致”引领着在场人的成长成熟,“乘风破浪”似在宣示着青春的未来。可以说,每个项目都有着不同的寓意,学员们团结协作精神、配合能力与沟通、相互间的默契与战略战术在热热闹闹的活动中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P1010172.JPG 

比赛将尽时,记分牌前已围了不少来自不同班级的成员,“太棒了,我们这项第一……”,“算了,下次我们会表现的更好的……”,“结果算什么,我们注重的是享受过程……”。不同的言语,相同的感触:重在参与。最终06旅游管理的队员们拔得了头筹,07社工取得了第二的好成绩,08社会和07旅游管理并列第三。

低年级,高要求

56下午,著名青少年心理问题咨询专家,苏州大学心理学系硕士生导师、苏州市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副主任黄辛隐教授为20072008级的100多位同学作了《大学生心理健康与调适》的辅导报告。DSC03971.JPG

黄辛隐教授是社会学院新生心理健康测评与教育的联系专家。讲座开始,黄教授和同学们分享了一段《生命的起点》的视频。小视频传递了一个大道理,那就是从出生的那天起我们就是冠军,而心理健康则是我们一生的财富。讲座过程中,黄辛隐教授通过与同学互动和穿插个案讲解等多样的形式充分调动了在场大学生们的兴趣。她从认识、发现和诊断大学生早期心理问题三个层面,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一些常见的心理疾病及预防和调试方法。另外还通过个案分析,引导大学生在关注自己心理健康的同时也要关心身边的同学,并认真对待周围人对自己的不同评价,做一个身心健康、认真生活的人。

“我们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可以扩展生命的宽度;我们不能改变天生的容貌,但可以时时展现微笑;我们不能企望控制别人,但我们可以好好把握自己;我们不能要求事事成功,但可以事事尽心;我们不能全然预知明天,但可以充分利用今天。”黄辛隐教授引用的这段富有哲理的话语,让同学回味无穷。

辅导员,要辅导

513下午,社会学院辅导员、班主任一行专程赶到苏南地区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中心进行职业心理辅导。

苏南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中心王平老师侧重就辅导员、班主任自身特点与面临的问题就如何解压、如何处理工作与家庭的关系、如何调整自身工作状态等各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讲解,并结合了诸多师生心理咨询方面的实例,对学生工作干部们进行了很好的知识普及,大家感到受益匪浅。

王老师还带领大家参观及体验了心理咨询的相关流程,包括沙盘构建、情绪宣泄、音乐治疗、呐喊释放等环节,使大家对此有了更深刻的感性认识,这为辅导员、班主任更加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主动的学习和运用心理咨询相关知识,增强和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专业水平将带来积极帮助。DSC03973.JPG

(社会学院)
苏大概况 教育教学
院部设置 科学研究
组织机构 合作交流
招生就业 公共服务
版权所有©苏州大学

地址: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十梓街1号

苏ICP备10229414号-1
苏公网安备 32050802010530号
推荐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1440*900以上分辨率访问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