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紧张的就业形势下,高校学生路在何方?在就业、创业、留学之间,该如何权衡、怎样选择?
三位嘉宾在开场介绍环节中首先阐述了自己眼中定义的企业文化,强调了企业文化的重要性,企业文化是经济意义和文化意义的混合,它不是指知识修养,而是指人们对知识的态度;不是利润,而是对利润的心理;不是人际关系,而是人际关系所体现的处世为人的哲学。企业文化是代表一系列相互依存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总和,是企业精神力量的体现。
在接下来的互动环节中,同学们纷纷就自己所关心的学习和就业、创业等问题向在场嘉宾提问。吴晓松先生用亲身经历告诉在场同学,在求学和创业的过程中都会遇到挫折和困难,只有在困难面前矢志不移,坚持不懈才能成功,不要害怕失败,要多多尝试,更要有屡败屡战的精神,同时激励在校大学生在面临就业困难等情况下,加强磨砺,唯有学有所专、技有所长,才能在未来面对就业压力时“胜出一筹”。胡颖女士建议大学生朋友们在28岁前多做做不同的工作,寻找自己的兴趣点。28~35岁时就要集中精力在某一领域发展,形成自己的优势,这样,在求职或创业的过程中,便会拥有经历和经验的双重优势。创业是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它不仅需要过硬的知识技能,还离不开强健的身体。邹晴先生建议我们大学生平时多进行体育活动,对各项活动广泛涉猎。身体是创业的本钱。他还说,做任何事都要谋定而后动,坚信自己一定会成功并一心一意的做下去。
论坛开始前,三位嘉宾分别接受了苏州电视台的专访。短短两个小时内,各位嘉宾用真诚的微笑、幽默的话语、精彩的问答把论坛推向一个又一个高潮。金融风暴的席卷而来给当代大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就业压力,如何确定人生目标也成为我们每个人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海归”精英分享的求学经历和成功经验是对我们年轻人的馈赠,这经验也必将指引我们苏大学子更好地走向社会,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