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贫困治理的实践

58日下午,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院长孔繁斌教授做客敬文讲堂,主讲题为《中国贫困治理的实践》的专题讲座。讲座由敬文书院院长钱振明教授主持。

 

首先,孔教授以自身经历为例介绍了“贫困”这个民生问题在中国的历史与现状,并就此展开对贫困概念的理解,“贫困是贫困者社会权的缺失”。孔教授由《贫穷的终结》一书引出对“全民基本收入”问题的探讨,介绍了《亚洲的戏剧》中提出的贫困治理的基本理论与政策主张,比较了个体主义与结构主义理论。孔教授重点介绍了贫困治理机制:社会时空理论。同时,他提到了著名的“胡焕庸线”,提出反贫困的实质或在于使徒有自然空间的贫困人口得以分享社会空间,贫困治理是政治上的道义承诺,是国家全力推进的项目。孔教授还向我们介绍了1978-2017年贫困标准、发生率、人口规模和2017年全国农村贫困状况,展现出我国脱贫攻坚取得的伟大成就。

接下来孔教授详细介绍了中国贫困演化的阶段。第一阶段:“社会救济”阶段(1949-1978),以“救济型扶贫”为主的治理模式;第二阶段:“改革促扶贫”阶段(1978-1985);第四阶段:开发式的“八七扶贫攻坚”阶段(1994-2000);第五阶段:“集中连片整村推进”阶段(2001-2012);第六阶段:“精准扶贫”与“精准脱贫”阶段(2013年至今)。

而后孔教授从发展维度和结构维度两个方面介绍了中国脱贫治理的特征。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将“扶志扶智”摆到至关重要的位置。从结构维度构建完善扶贫体系,大力开展扶贫行动,积极引导价值取向。

最后孔教授谈到了贫困的治理与创新,强调了教育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社会创业的重要作用,着重介绍了中国经验——对口支援这种特殊的方式与制度优势,充分利用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以政治势能为主导,推动政策执行,共享开发成果。

讲座结束后,同学们就如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等问题向孔教授踊跃提问,教授一一耐心解答,同学们受益匪浅

 

  通过此次讲座,同学们对贫困与脱贫有了更深的了解,对脱贫攻坚精神有了更深的体会,不断坚定“四个自信”。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相信敬文学子定能在未来接续奋斗,肩负起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敬文书院)
苏大概况 教育教学
院部设置 科学研究
组织机构 合作交流
招生就业 公共服务
版权所有©苏州大学

地址: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十梓街1号

苏ICP备10229414号-1
苏公网安备 32050802010530号
推荐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1440*900以上分辨率访问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