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器于身 待时而动——苏州大学王志新院士做客敬文讲堂

5月15日晚,中国科学院院士,苏州大学医学部教授,第九、十届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理事长王志新教授做客敬文讲堂,在校本部学术报告厅给同学们带来精彩讲座——《努力、机遇与成功》。讲座由马卫中教授主持。

 

王志新教授以亲身经历向大家阐述了努力、机遇与成功三者间的关系。他说,一个人唯有不懈努力,才能在机遇来临时迅速把握住它,奋斗,抓住机遇,如此循环往复,成功会有无限可能。王志新教授介绍了他考取大学、获得留校资格、进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潜心钻研的人生三阶段。无论是在上山下乡时不含糊度日,强健体魄并认真完成每项任务,还是在清华大学面临学习压力和人际交往的双重困扰下依旧不懈努力,利用点滴时间学习科学知识,又或是进入中国科学院前对数理知识的储备,令在场听众深深敬佩。王志新教授始终凭借前期的努力和充足的准备,成功抓住机会,决定自己的未来,他以这三阶段的人生经历向同学们传达了这样的思想:人应当在无法预期未来的情况下努力,切勿随波逐流、贪图安逸。

 

随后,王志新教授向同学们简要介绍了他目前的主要研究内容——蛋白质结构预测问题及相关知识。他表示,该项问题至今仍未被解决,期望在今后的研究中能够有所突破。他向大家展示了蛋白质模型的飘带图以及蛋白质结构示意图,使同学们对蛋白质结构有了深层次认识。在他看来,成为一个优秀的科学家,除了要有较为聪明的头脑,能够发现未知外,还要对科研有所兴趣,常思考一些大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路上不断奋斗。发现问题也是自我学习的重要环节,这一点正是区别于课堂灌输式学习、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

 

之后,书院师生们就讲座内容向王志新教授提出问题,现场气氛活跃。就同学提出的如何自学数学的疑惑,他表示,自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参考书,采取理解式学习而非死记硬背,善于思考问题的出题方式、答案推导过程与内在逻辑。此外,有同学提出困惑:树立一个明确的目标有时很困难,是否一定要先确定好目标再为之努力呢?对此,王志新教授认为,目标可大可小,可具体可抽象,当无法制定一个很明确的目标时,不妨先有一个大目标,譬如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对自己有高要求后努力奋斗。

 “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器”为个人能力,由努力积淀而来,“时”为来临的机遇,需要自己保持警惕,准确把握。敬文书院始终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研究性、国际化、高素质创新型人才,而想成为这样的人才应当通晓“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之理,并为目标付出实际行动。相信通过此次讲座,同学们能够明白成功离不开机遇,更离不开为机遇铺垫的努力,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以努力之剑锻造属于自己的未来。 


(敬文书院)
苏大概况 教育教学
院部设置 科学研究
组织机构 合作交流
招生就业 公共服务
版权所有©苏州大学

地址: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十梓街1号

苏ICP备10229414号-1
苏公网安备 32050802010530号
推荐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1440*900以上分辨率访问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