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校“互联网+”物资集中采供改革培训班在我校举办


       916日—17日,全国高校“互联网+”物资集中采供改革培训班在我校举办。本次培训班由中国教育会计学会和我校共同承办,37所教育部直属高校、31所地方高校的250多名财务、资产、信息化管理方面的代表,以及13家供应商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交流高校“互联网+”物资集中采供改革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实践。

       16日上午,开幕式在校本部图书馆五楼学术报告厅举行。教育部经费监管事务中心主任、中国教育会计学会会长武德昆,中国教育会计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马文华,科技部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处长卢凡,江苏省教育厅原副厅长,中国教育会计学会副会长倪道潜,江苏省教育厅财务处处长周亚君,我校党委常委、总会计师周高等领导出席。

       周高代表学校向与会领导专家表示欢迎,并简要介绍了苏州的悠久历史和近几年学校改革发展的基本情况。他说,苏州大学大胆创新财务管理和服务方式,探索“互联网+物资集中采供改革,有效提高了会计核算效率,加强物资采供内部控制,得到了广大师生好评。此次培训主要围绕苏大开展的“互联网+”物资集中采供改革实践,与兄弟院校、物资采供平台开发商、实验材料供应商共同探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物资集中改革与高校财务管理模式创新。本次培训为高校财务同仁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互相学习交流机会,对提升高校财务管理水平,进一步落实中央“放管服”要求,促进学校教育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武德昆作了培训动员报告,他充分肯定了苏州大学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率先在国内进行物资集中采供改革,实现财务管理工作的创新与进步,是高校财务信息化的经典范例。苏州大学的“互联网+”物资集中采供的改革有着“有利无弊的特点,有效地贯彻了中央“放管服”精神,防范了风险,节约了采供成本,提高学校管理效率和便利化程度,已在全国高校中产生较大共鸣,改革成果定将在全国高校中推广应用。

       卢凡作了题为“加强数字化网络化平台建设完善科技资源供应体系”专题报告,报告从“已有工作基础,新形势与新要求,下一步重点工作”三个层次介绍了数字化网络化平台建设进展、成效,指出必须通过市场机制完善科技资源供应链体系,通过联盟的方式提升科技资源供应的质量,通过互联网+的模式开展跨区域资源服务,进而完善科技资源供应的新机制。

 

       盛惠良作了题为“基于‘互联网+’高校物资集中采供改革——兼谈高校财务管理模式创新”的专题报告,介绍了苏州大学物资集中采供改革背景,苏州大学在物资采供中心建设、系统和平台开发、供应商管理、采供流程、资金结算与报销等方面的改革思路,在提高管理效率和便利化程度、节约学校资金,防范财务风险等方面取得的成效,以及对于未来建立高校物资集中采购联盟,培育壮大供应商,打造采供系统或平台升级版(微信版本),将改革拓展到高校服务采购业务的美好展望。

       陈永清作了题为“实验材料采供平台的建设与探索”专题报告,围绕“为什么建平台,怎么建平台,平台的运行与管理,今后的展望”这四方面展开。他详细介绍了平台模式的选择,平台管理系统的开发,供应商的遴选原则和方法,平台的运行管理,网上采购管理,经费结算管理,供应商管理等方面取得的成功经验,并就平台完善、共享与辐射提出了具体设想。

       此外,苏州大学实验材料采供中心主任蒋芸就实验材料采购系统的管理流程与系统进行了演示。部分物资采供平台开发商、实验材料供应商代表就“互联网+”物资集中采供改革进行交流发言。

       17日,参会代表还实地考察了我校财务处物资采供会计核算流程,与财务人员和平台管理人员、平台开发商、供应商进行对口交流,对我校财务管理方面的创新做法和学校发展建设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和赞扬。

       本次培训日程紧凑、务实高效,交流积极投入、探讨全面、气氛热烈。参会领导与代表一致认为,苏州大学“互联网+”高校物资集中采供改革,理念先进、思路超前,是“互联网+”背景下高校物资集中采供与财务管理模式有效融合的经典案例,是“既加强落实高校内部控制,又大幅减少财务报销量”的“有利无弊”全面创新,是实现了财务与业务深度融合的一次颠覆性改革,其成果必将推动高校财务管理和物资采供的全面改革。

(财务处)
苏大概况 教育教学
院部设置 科学研究
组织机构 合作交流
招生就业 公共服务
版权所有©苏州大学

地址: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十梓街1号

苏ICP备10229414号-1
苏公网安备 32050802010530号
推荐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1440*900以上分辨率访问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