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省属高校迈出中国高教“走出去”第一步。请看老挝苏州大学——
“一带一路”上的教育先行军 老挝苏州大学的师生欢度老挝传统节日——泼水节
老挝苏州大学教室内,苏州大学老师正在给学生上中国文化课程——中国剪纸
正在建设中的老挝苏州大学新校区鸟瞰图
在老挝首都万象市西北郊一条车辆川流不息的大道边,一栋法式三层楼房上同时用中文与老挝文书写的“老挝苏州大学”的蓝底白字招牌格外引人瞩目,也显示着这所学校的与众不同。
七年前,苏州大学与老挝中资企业合作在老挝首都万象创办了中国第一家境外高校——老挝苏州大学,迈出了中国高等教育“走出去”的第一步,实现了中国高等教育服务贸易从“引进”向“输出”、从“开放”向“开拓”的战略转型。办学七年来,老挝苏州大学从最初的鲜为人知,到如今在万象市的家喻户晓,已成为服务中老两国的教育文化交流、经贸交流合作的“桥头堡”。
开创境外办大学的先河
2006年,作为江苏省与老挝政府开展体育及经贸合作的延伸,苏州大学应邀参与老挝“万象新城”的高等教育建设工作。经实地调研论证后苏大发现,老挝高等教育整体规模较小,水平较低,缺乏研究生教育,无法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在此背景下,苏大决定把握机遇,在老挝创办一所涵盖从本科至博士、在东南亚具有一流水平的综合性大学。
“做出这个决定并非一时冲动,而是经过了缜密的思考。”苏州大学校长、老挝苏州大学校长朱秀林说,苏大确立了以“国际知名促进国内一流”的教育发展战略,要顺应中国高等教育“走出去”的发展潮流,积极传播弘扬中华文化,让世界认识、认同苏大,吸引更多更优的资源助推学校的发展。
然而,要在异国他乡办一所大学,无疑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当时的确是摸着石头过河。”老挝苏州大学常务副校长汪解先回忆起2007年初到万象筹划办学的日子时,依然感慨不已:“当时背着电脑包,四处奔走,与老挝各政府部门沟通,介绍学校的办学规划,很多人都不相信能办起来。但事实证明,我们不但办起了学校,而且还赢得了不错的社会声誉和口碑。”
2008年以来,苏州大学与老挝高层领导人多次互访,积极沟通、磋商老挝苏大的创办事宜。经过不懈努力,老挝苏州大学分别在2009年1月、2011年6月分别获得老挝政府和中国教育部的设立批文,成为中国政府批准设立的第一所境外大学,也是老挝政府批准设立的第一所外资大学。
老挝教育和体育部高教司副司长申·西松春努曾到苏大考察,苏大百余年的办学历史,雄厚的教学、科研和师资力量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希望老挝苏州大学办出质量、办出水平、办出特色,真正成为老挝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2012年招收首届学生并正式开课至今,老挝苏州大学已招收三届本科生,基于老挝对人才需求情况,开设有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金融、中国语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四个本科专业。
汪解先介绍,老挝苏大的学历教育的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均参照苏大相关专业的标准,并兼顾老挝教育部的规定。根据现有的办学情况,老挝苏大学生采取“1+3”的培养模式,即第一学年在老挝学习本国通识课程和汉语,聘请老挝本土高学历师资和中国苏州大学的教师共同承担教学任务,从第二学年开始,到中国苏州大学进行专业学习,用汉语授课,最终学生毕业时可获得两国的“双文凭”。
目前,位于万象新城占地75亩的第一期校园正在加紧建设中,最终校园总面积将达350亩,规划5年后在校生规模达1000名。“新校区建成后,学生将逐步过渡到‘2+2’的培养模式,并将努力实现教师的本土化,经过10—20年建设,最终实现5000名在校生的目标。”汪解先说。
连接中老文化交流的纽带
在“一带一路”新常态下,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将中国高校的文化自信和制度自信传递出去,培养更多国际友谊的使者,无疑是高等教育应当肩负的使命。
随着越来越多的中资企业进入老挝,老挝也掀起了学汉语热。老挝苏州大学在开展本科教学外,积极拓展汉语教学培训,并以此为桥梁积极担当中老文化交流使者,加深两国人民之间的了解。越来越多的老挝政府官员、企业家、社会人士通过老挝苏大了解中国、认识江苏。
至今,学校已举办十多期汉语培训,培训学员1500人次。2013年,老挝苏州大学获得了中国汉语水平考试资格,并设立HSK考点,成为继老挝国立大学孔子学院后第二个拥有HSK考试资格的考点,有近500人参加了学校组织的HSK考试。
“在老挝苏州大学,不仅我的汉语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而且了解很多中国文化,这也让我更加喜欢中国了。”曾参加过两期汉语培训的老挝人王玥,现就职于老挝文莱大使馆。她说,自己从最初的拼音开始学起,如今已能说一口比较流利的中文,这个成绩得益于老挝苏大老师的悉心指导。
在老挝苏州大学这个平台上,由语言及文化,由个体到群体,直至浸润心灵,中老两国文化的交融不仅增进了彼此的了解,也缔结了深厚的友谊。
4月14日至16日,是今年老挝的传统新年泼水节。老挝苏州大学校园内,中老两国师生们相互拴线、泼水,载歌载舞向众人献上老挝新年最美好的祝福。从2012年招收首批学生开始,老挝苏州大学入乡随俗,每年都会举办泼水节活动。
而在三千多公里之外的中国苏州大学,老挝苏大的学生们也同样举办泼水节活动。首届学生秦唐今年在苏州度过了难忘的泼水节,他用流利的汉语说:“我希望将来能用在学校学到的知识,为中老两国的经贸合作和文化交流做出一份努力。”
“刚来万象时,我们受邀请到当地朋友家里过节,如今我们邀请老挝人到老挝苏大校园里来狂欢。”汪解先副校长说,参加老挝全民欢庆的泼水节,可以更好地融入当地传统文化与风俗中,中方和老方的员工、师生在欢声笑语中彼此增进了解,在歌舞中增进友谊。
在老挝苏州大学,有10名老挝籍员工与中国员工共同工作,是个氛围融洽的国际化大家庭。“老挝苏大的所有员工相互理解、帮助,我们是团结的一家人。”目前担任校长助理的冯温格能说一口流利的中文,自2010年开始入校任职以来一直是学校的翻译主力,今年还被任命为一年级新生班主任。在他看来,老挝苏州大学的建设对老挝来说意义重大,能够有力推动老挝高等教育的发展。“见证学校这些年的发展很幸福,我在做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从中也学到了很多。”冯温格说。
架起服务祖国的桥梁
中国与老挝地缘相近、人缘相亲、商缘相通、文缘相融。随着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日益密切,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国门,赴东盟投资创业,开拓市场。然而,由于老挝高等教育发展缓慢,无法满足老挝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本地人才匮乏已经成为中资企业在老挝发展的瓶颈。
老挝苏州大学从创办之初就与老挝的中资企业保持着密切联系。定期互访交流,了解中资企业需求,为调整办学提供依据,已成为学校的一项常规工作。
“人才是企业的第一生产力,人才问题也是我们目前遇到的最大的困难。”老挝中国商会会长孙磊介绍说,目前在老挝境内共有200多家中资企业,迫切需要通晓两国语言、文化,同时又具备专业知识的高级人才。“老挝苏州大学在老挝办学,等于把培养人才的学校办到了我们的家门口,正好能解众多中资企业发展的燃眉之急。”
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国际化大大滞后于贸易国际化,对中国企业“走出去”后的长期发展造成影响。“中国企业走出去,会遇到本土人才和文化方面的问题,教育也应跟着走出去,把本土人才培养成既具备专业知识,又会讲汉语、懂得中国的文化,这批人就会成为企业的中坚力量。”汪解先说,老挝苏州大学将来还会为在老挝的中资企业子女、当地华侨子女提供学习机会,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不仅为中国企业培养后备人才,如今的老挝苏州大学已成为向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全面、深入了解老挝及东南亚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窗口。每年,学校都要接待数十家前来考察的中国企业,协助开展市场调研,安排拜访相关老挝政府部门,提供部分人才和技术支持,一些企业已成功在老挝投资创办企业。
四年前,江苏富祥木业在老挝苏州大学的帮助下,顺利完成市场调研等前期筹备工作,并在老挝成功投资建厂,如今企业已成功实现盈利。
“可以说没有老挝苏大的支持,就没有老挝富祥今天跳跃式的发展。”老挝富祥木业公司总经理王殿刚说,作为来老挝投资的中国企业,没有专业知识的人才,企业发展将举步维艰。“相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后,会有越来越多的中资企业进入老挝,对老中人才的需求也迫在眉睫。我们希望老挝苏大能培育出更多的优秀人才,服务于中老项目建设,也进一步推进两国的睦邻友好。”
《新华日报》2015-05-29 2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