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由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血栓与止血学组)主办,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江苏省血液研究所、卫生部血栓与止血重点实验室组织承办的第一届世界血栓日学术论坛在苏州市会议中心举行。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血栓性疾病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针对这一现状,国际血栓与止血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on Thrombosis and Haemostasis,ISTH)号召全世界各个国家和不同团体团结起来,共同面对血栓性疾病的威胁。经过众多血栓领域专家的推动,ISTH于今年3月25日宣布将每年的10月13日作为“世界血栓日”,以此来推动在世界范围内关注血栓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世界血栓日”之所以选在10月13日,是因为这一天是著名的德国医学家、血栓研究领域的先驱鲁道夫·魏尔啸的生日,是他首先提出了“血栓形成”的概念,他提出血栓形成三要素被后来者认可并日益得到丰富和完善。
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也是各类血栓性疾病发病人数最多的国家。为推动中国血栓性疾病防治事业的发展,在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血栓与止血学组)的大力支持下,阮长耿院士主办了第一届世界血栓日学术论坛。五百多位国内外血栓性病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与会,共同探讨血栓病的防治进展。论坛由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主任委员、北大人民医院黄晓军教授主持,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名誉主任委员阮长耿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主任委员、北京中日医院院长王辰教授,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血栓与止血学组组长、华中科技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胡豫教授,从血栓病基础、转化医学研究和疾病诊治的最新研究成果等方面做了精彩的报告。
众所周知,苏州血液学研究团队在中国工程院院士阮长耿教授的领导下,在血栓性疾病的基础、转化医学研究以及诊断和治疗领域始终走在全国的前列。在苏州举办的这次论坛,是中国血栓病研究和诊疗学术界对“世界血栓日”活动的积极响应,对于提高中国公众对血栓性疾病的重视程度,推动苏州、江苏乃至全国血栓性疾病防治和诊疗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第一届世界血栓日学术论坛在苏州的成功举办,也将进一步扩大苏州血液学研究在国内外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