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届中国心理学博士后论坛在我校举办

121415日,由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主办,北京大学、苏州大学承办的“第一届中国心理学博士后论坛”在我校成功举办。

中国心理学会理事长、南开大学乐国安教授,中国心理学会前任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杨玉芳研究员,中国心理学会候任理事长、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长江学者、浙江大学心理与行为科学系主任沈模卫教授,中国心理学会副理事长、长江学者、北京大学心理系主任周晓林教授,中国心理学会副理事长、长江学者、辽宁师范大学副校长李红教授,中国心理学会副理事长、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天津师范大学白学军教授,中国心理学会常务理事、河南大学副校长赵国祥教授,《心理科学》主编、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李其维教授,中国心理学会常务理事,《心理科学》常务副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学前与特殊教育学院院长桑标教授,中国心理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心理学会理事长、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院长傅宏教授等20多位博士后合作导师莅临论坛,来自全国近80位心理学博士后参加了本次论坛。

14日上午,论坛在我校本部红楼学术报告厅开幕,我校心理学系特聘教授张明主持了开幕仪式。在开幕式上,论坛组委会主席、北京大学心理学系主任周晓林教授首先进行了致辞,陈述了建立中国心理学博士后论坛的目的与重要意义,指出了当前我国心理学事业的发展对心理学博士后的要求,希望论坛能够继续做下去、越做越好。

中国心理学会理事长、南开大学乐国安教授对大会的举办表示祝贺。他说,中国心理学博士后论坛的创建是非常有意义的,这为心理学领域学术研究成果的交流提供了难得的机会。

我校副校长、心理学系教授田晓明在致辞中对与会的各位专家学者、博士后表示欢迎,指出论坛的创建为大家提供了交流的空间和平台,促进了友谊、推动了心理学学科发展。他同时简单介绍了我校的情况,并欢迎广大有志学子来我校学习交流。田晓明副校长作为博士后合作导师受邀全程参与了本次论坛。

论坛主要包括大会报告、主题互动和博士后交流三项内容。

在大会报告环节,报告包括《心理科学》主编、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李其维的《我们如何做博士:从皮亚杰发创立生认识论谈起》,心理学探新主编、江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院长胡竹菁教授的《统计检验力和效果大小的估计原理及在应用中的常见问题》,中国心理学会前任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杨玉芳的《关于科研方向与选题》,中国心理学会常务理事、《心理科学》副主编、上海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卢家楣教授的《敢于创新:博士后研究的生命力》。各位专家报告深入浅出、旁征博引、幽默风趣,展现出了他们渊博的学识、严谨的科学素养。在轻松愉快的会场气氛中,为与会的博士后解答了科研工作上的问题,对他们以后的科研工作之路提供了指导和借鉴。

主题互动主题包括“博士后研究与基金申请”和“博士后就业与职业生涯规划”。各位博士后踊跃提出问题,与各位专家教授互动交流。各位专家对问题发表深刻的见解,答疑解惑,对各位博士后、博士研究生的学术生涯、职业设计乃至人生之路的选择提出非常有价值的建议。

在博士后交流环节,与会博士后、博士研究生,分别介绍了个人情况、研究兴趣、研究内容、研究成果以及未来的科研职业规划。通过这一方式向各位专家教授和同仁展现了自我,交流了科研成果,为寻求合作、进一步学习深造以及将来的求职就业创造了良好的机遇。

1215,在论坛闭幕式上,周晓林教授与田晓明教授对大会进行了总结,傅宏教授宣布大会圆满结束。本次论坛具有鲜明的特色:一是层次高。与会的都是心理学领域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和各高校、科研单位优秀的博士后,他们具有的丰富的科研经验、优秀科研成果使得这一论坛成为中国心理学领域顶级的交流平台。二是范围广。与会的专家教授、博士后来自全国各地高等学府和科研单位。我国现有心理学博士后137名,与会近80名,占全国心理学博士后近60%。三是内容丰富。论坛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学术交流,同时对博士后、博士研究生的职业规划进行答疑指导。在师生互动过程中,各位专家教授根据自己的经验,甚至对人生之路的如何选择也提出了自己中肯的见解。中国心理学博士后论坛的创建,有利于提高博士后、博士研究生科研技能和学术素养,促进心理学领域各个层面的交流,在未来推动我国心理学事业发展的过程中将会发挥重要作用。

(教育学院)
苏大概况 教育教学
院部设置 科学研究
组织机构 合作交流
招生就业 公共服务
版权所有©苏州大学

地址: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十梓街1号

苏ICP备10229414号-1
苏公网安备 32050802010530号
推荐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1440*900以上分辨率访问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