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新突破
近日,从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传来喜讯,根据《关于新设增设和确认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通知》(人社部发[2012]48号),在全国第八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评审工作中,我校获准新设马克思主义理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畜牧学、药学、统计学和特种医学等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同时,因学科调整,此次又确认了应用经济学、中国史、数学、基础医学、设计学等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截至目前,我校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总数达到了26个,在全国地方高校中名列第一,与部分“985高校”在数量上持平。自2007年以来,我校博士后事业发展迅速,由原来的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增加到现在的26个,覆盖了哲学、工学、理学、医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农学、艺术学等11大学科门类。这标志着我校的办学层次、地位、影响和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正在不断提升。
郎建平教授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教育部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加强高等学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吸引和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国际影响的学科领军人才,今年重新修订了“长江学者奖励计划”政策并再次启动遴选工作。
近日获悉,我校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部郎建平教授成功入选教育部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在此谨向郎建平教授表示热烈祝贺!
至此,我校全职工作的“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人数已达5人。
中组部“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增至10名
近日,中组部人才局公布第三批“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名单,我校药学院
另外,随着“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马楠教授、吴涛教授、鲍桥梁教授的加盟,我校“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人数已增至10位,他们是马万里教授、赖耘教授、马楠教授、张惠敏教授、刘坚教授、吴涛教授、鲍桥梁教授、许国强教授、Steffen Duhm教授和李孝峰教授。
康振辉教授入选中组部首批“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
“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是中组部继“青年千人计划”后实施的又一项重大人才项目,旨在自然科学、哲学社会科学和文化艺术等重点学科领域,每年重点扶持一批青年创新人才,把他们培养成为本专业领域品德优秀、专业能力出类拔萃、综合素质全面的学术技术带头人,形成我国各领域高层次领军人才的重要后备力量。
在首批“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评审中,全国共有201名青年学者入选,我校功能纳米与软物质研究院的康振辉教授成功入选。
在此谨向康振辉教授表示热烈祝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