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蒋宏坤在校第十一次党代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各位代表,同志们:

在全党、全国上下喜迎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的前夕,今天中国共产党苏州大学第十一次代表大会隆重开幕了。我受省委主要领导委托,代表中共江苏省委和中共苏州市委对大会的胜利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在座的全体代表,并通过你们向苏大的全体师生员工表示最诚挚的问候!

2007年苏州大学第十次党代会召开以来,学校党委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团结带领全校党员干部和广大师生员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扎实进取,锐意改革,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绩,学校的综合实力、社会声誉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为全省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和苏州地方经济社会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在这里,谨向各位代表、全校共产党员和师生员工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未来一个时期,是我省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的关键时期,也是苏州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攻坚阶段。实现现代化进程中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关键靠科技,核心是人才,基础在教育。高等教育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苏州大学作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和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一定要把握新的发展机遇,努力适应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社会和谐进步的现实要求,为全省、特别是苏州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借此机会,我代表市委提三点意见:

一是要进一步提升高等教育质量,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的创新人才。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为社会培养优秀人才。苏州大学要把人才培养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改革和完善学校各项工作,努力探索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新机制。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着力增强学生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要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学校教育改革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充分利用地处苏州的区位优势,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人才培养优势,努力造就信念执着、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创新人才。苏州大学要与苏州这座城市一同成长进步,苏州经济处于转型发展的新阶段,希望苏大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在特色学科的打造、培养高素质人才方面、科技成果转化方面都要与苏州这座城市同步成长和同步发展,为苏州经济社会提供更多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证。

二是加强协同创新,以更多优秀科技成果提升社会服务水平。研究型大学是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也是基础研究和高技术领域创新成果的重要源泉。苏州大学作为研究型大学,要积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开展国家急需的战略性研究,探索科学技术尖端领域的前瞻性研究,扩展涉及国计民生重大问题的公益性研究。要瞄准国际前沿,加强基础研究,推动学科融合,培育新兴学科,建设重大创新平台和创新团队,通过机制创新,同科研机构、企业等开展深度合作,建立协同创新的战略联盟,促进资源共享,联合开展重大科研项目攻关,在关键领域取得实质性成果,并且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步伐,不断增强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和水平。

三是加强党组织建设,持续提升学校党委把握全局工作科学发展的能力。党委是学校事业发展的领导核心。苏州大学选举产生的新一届党委领导要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大会上的讲话要求,全面推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更好地发挥党组织凝聚人心、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重要作用,为学校各项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同时,希望苏州大学的广大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在即将产生的新一届党委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力抢抓教育发展机遇,团结一心、改革奋进,为加快实现学校的发展目标而努力奋斗!

各位代表、同志们,推进江苏高等教育事业的优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发展好、建设好苏州大学,不仅是学校全体师生员工的奋斗目标,也是省委、省政府和苏州市的共同心愿。苏州市将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苏州大学的各项工作,积极协调解决学校发展中遇到的难题,努力为苏州大学创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

近几年,苏州大学在各个方面进步都很快,在全省乃至全国的高等教育系统都产生了很好的反响,所以我们要抓住此次党代会为契机,珍惜来之不易的发展环境,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在培育特色学科上下更大功夫,培养更多的高素质的创新创业人才,为苏州的建设发展乃至为全省全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最后,预祝苏州大学第十一次党代会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新闻中心)
苏大概况 教育教学
院部设置 科学研究
组织机构 合作交流
招生就业 公共服务
版权所有©苏州大学

地址: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十梓街1号

苏ICP备10229414号-1
苏公网安备 32050802010530号
推荐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1440*900以上分辨率访问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