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辐射损伤效应的分子与免疫机制及其生物救治技术”教育部创新团队顺利通过验收

615上午,教育部科技司组织专家对我校医学部樊赛军、张学光教授领衔的“辐射损伤效应的分子与免疫机制及其生物救治技术”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进行验收。

参加验收会的有教育部科技司许娜博士,省教育厅科技处处长王晓天,我校副校长路建美,科学技术与产业部科技处处长郁秋亚,副处长钱福良、许继芳,医学部主任蒋星红、副主任高晓明、科研办主任徐小乐,放射医学与防护学院院长曹建平、书记陈赞,以及创新团队的主要成员。验收会由王晓天处长主持。

路建美首先致欢迎辞,对百忙之中参加验收会的领导、专家表示衷心的感谢,对各位领导、专家对苏州大学长期的关心、支持表示诚挚的敬意。她指出,教育部以团队的形式支持高校科技的发展有着深远的示范意义,苏州大学也正以大师领衔的模式组建各类校级团队,推动学校科技的发展,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随后,许娜博士介绍了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的实施情况,对包括苏州大学在内的高校对教育部工作的支持表示感谢。在对此次验收汇报提了几点要求后,许娜宣读了验收专家的组成。验收专家组组长由复旦大学杨雄里院士担任,成员包括第二军医大学王皓教授,复旦大学放射医学研究所邵春林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孟爱民教授,以及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罗庆良教授。

专家组听取了创新团队建设情况的汇报,审阅了验收材料并进行了提问。经过专家组成员集体认真讨论,一致认为本创新团队较好实施了预定计划任务,达到预期目标,建设成效显著、特色鲜明,同意通过验收,并建议进一步强化各个研究方向的交叉融合,加快人才培养力度,强化特色、巩固优势,争创国家创新研究群体。

王晓天最后发表讲话指出,此次创新团队验收不是结束,而是一个新的起点。团队应该认真总结,按照专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继续凝炼研究方向,加强团队融合,长远规划,一步步踏实努力,争创国家创新研究群体,并最终真正的实现学科方向的发展,发挥示范作用。

 

(科学技术与产业部、苏州医学院)
苏大概况 教育教学
院部设置 科学研究
组织机构 合作交流
招生就业 公共服务
版权所有©苏州大学

地址: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十梓街1号

苏ICP备10229414号-1
苏公网安备 32050802010530号
推荐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1440*900以上分辨率访问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