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在苏州市 “双十佳”评选中成绩喜人

112日,苏州市第二十届(2011年度)道德模范·精神文明建设十佳新人、精神文明建设十大新事和苏州市第五届苏州好人·百名文明市民标兵评选结果揭晓。我校附属儿童医院丁欣医生当选“十佳新人”、“‘惠寒’起航,爱心飞翔:苏州大学开展关爱农民工子女行动”入选“十大新事”、我校退休教师马巧新、金长福沈慧廉夫妇、医学部硕士研究生徐大鹏当选文明市民标兵。这是该项评选自开展以来我校获得的最好成绩。

本次评选活动自启动以来,在校党委领导下,党委宣传部牵头,会同学校相关部门及学院(部),广泛发动、充分酝酿,商定了拟申报的先进典型及先进事迹,精心准备申报材料。进入公众投票阶段后,广大师生踊跃投票,有关学院(部)大力支持。截止到投票结束,我校“惠寒起航”、丁欣的网络票数均位居前列。

这次的历史最好成绩是近年来我校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取得积极成效的集中反映。我校一向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近年来,在校党委、行政的正确领导下,我校把精神文明建设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载体,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动力,以提高师生员工整体素质、推动学校科学发展为目标,以“典型选树”、志愿服务、“惠寒传承”三大品牌工程为抓手,坚持以人为本、典型示范、全员参与、传承创新,深入开展一系列富有特色的创建活动,涌现出了一批先进典型和先进事迹,明显提升了我校精神文明建设水平,为学校各项事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思想保障。

翻开近年来“苏大好人榜”,有学成归国、全心全意奋斗在教学和科研第一线的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部党委书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郎建平教授;有15年如一日牵线搭桥筹得善款总计400多万元、资助400多名苏大贫困学生的“助学红娘”、医学部退休教师张寿华老师;有身患先天性脑瘫、身残志坚,顺利完成4年本科学业,继续攻读硕士学位,拥有1项国家发明专利的“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提名奖”得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学生李麟青;有来自苏北农村特困家庭却自立自强、热心助人、当选2010“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的社会学院2010届本科毕业生张瑞梅;有遭遇车祸致残,依靠顽强意志重新站起,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的附一院护士殷雪群;有连续6年赴贵州省遵义市凤冈县开展志愿服务,受到当地百姓一致好评的医学部“欣长征,彩虹行”志愿服务团队……

尤其是在刚刚过去的一年,我校涌现出许多颇具代表性的好人好事,获得社会各界广泛赞誉,有效地提高了我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五四青年节当天,我校“惠寒”关爱农民工子女行动正式启动。截止到目前,全国范围内已挂牌成立四所苏州大学惠寒学校分校,苏大师生已累计向农民工子弟学校捐助80万元图书、5万元体育器材,设立奖学金26万元,发放爱心捐物10万元,直接或间接参与各类帮扶行动的志愿者达2300余人次,接受帮扶农民工子弟达5000余人次。8月是苏大好人集中涌现的一个月。先是3日晚,医学部硕士研究生徐大鹏在上完晚自习回宿舍途中,奋不顾身,跳进河里勇救一名落水小伙。然后,一段女医生当街跪地为口鼻中仍不断涌出鲜血的受伤者做人工呼吸的视频又传遍大江南北。她就是被网民亲切地称为“苏城最美白衣天使”,当选“十佳新人”的我校附属儿童医院医生丁欣。月底,我校退休教师、已步入耄耋之年的马巧新老人6年来义务为外来工子女辅导英语的事迹又被广为传颂。11月,我校医学部退休教师金长福沈慧廉夫妇连续5年资助我校贫困大学生周蓦却约定不见面的故事在李咏主持的中央电视台《向幸福出发》节目中播出。节目中,老师和周蓦相拥而泣的场景感动了全国观众!岁末年初,全校师生为身患恶性淋巴瘤的法学院硕士研究生尚闯进行的爱心募捐又让冬日的校园增添了融融暖意……

新的一年,我们有理由期待,在有着百十年文化积淀的苏大校园里会发生更多你我知道或不知道的感人故事!

 

附:我校入选苏州市2011年“双十佳”先进典型、先进事迹介绍

十佳新人——丁欣:苏州“最美白衣天使”感动中国

丁欣,女,19815月生,我校附属儿童医院医生。丁欣医生平时在工作中认真负责,对病人耐心细心,与同事互帮互助,对长辈尊敬有加。

2011817下午,在一起车祸中一名中年男子被撞倒地。丁欣医生跟随医院救护车转运病人途中看到这一幕,在没有成人外伤急救工具及设备的情况下,她不顾伤者口鼻中不断涌出的鲜血,对伤者进行现场急救,跪在滚烫的路面上对男子进行心肺复苏和口对口人工呼吸。市120急救车到来后,她悄然离开。千名围观路人见证了当时的感人场面,在网络上亲切地称呼丁欣为“最美白衣天使”。苏州市各家媒体乃至中央电视台对此都作了追踪报道。苏州市副市长王鸿声亲自到医院看望丁欣,盛赞她崇高的职业道德。

 

十大新事——“惠寒”起航,爱心飞翔:苏州大学开展关爱农民工子女行动

1911年,东吴大学的学生开办了惠寒小学,免费招收贫寒子弟。他们为小学募集捐款,提供传统学校没开设的课程,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百年后的今天,苏州大学学子以“惠寒”之名,承载“惠泽教育,情系祖国花蕾、寒门学子”之“惠寒精神”,发起了苏州大学“惠寒”关爱农民工子女行动。“惠寒”行动围绕着学业辅导、亲情陪伴、感受城市、自护教育、爱心捐赠这5个服务领域,通过实施“爱心九宫格”9大项目,团结汇聚校内外广泛的志愿服务力量,为农民工子女提供形式多样、切实有效的志愿服务,引领他们健康成长。通过“惠寒”行动,全国已挂牌成立四所苏州大学“惠寒”学校分校,我校师生已累计向农民工子弟学校捐助了价值80万元的图书、5万元的体育器材,设立了26万元的奖学金,发放了爱心捐物10万元,直接或间接参与各类帮扶行动的志愿者达2300余人,接受帮扶的农民工子弟达5000余人。

 

文明市民标兵——八旬老人马巧新6年来义务为外来工子女辅导英语

马巧新,我校退休教师。步入耄耋之年的老师,每周都为几个来苏务工人员的孩子义务辅导英语,这一教就是6年。孩子们都亲切地称她为“英语奶奶”。老师利用晚上休息的时间仔细研究教材,总结了一套适用于小学三年级到初中的语法大全。她还为每个孩子准备了活页笔记本。至今,老师已经总结了几十本语法教材,自己掏钱复印发给孩子们。面对没有任何英语基础的小学生,老师从最基础的音标、字母开始,教孩子们怎么背单词、怎么阅读课文,还督促他们做好预习、复习。一段时间下来,孩子们态度认真了、学习有兴趣了、更加自信了。原先英语成绩只有40多分的孩子,现在都提高到8090分左右。家长们心存感激,纷纷给老师送去礼品,都被马老师婉拒。不仅如此,她每年还给其中一个困难家庭的孩子送钱。“马奶奶就像自己的亲奶奶一样,很关心我们。”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

 

文明市民标兵——金长福、沈慧廉夫妇:无私助学“不见面”

2006年,家在内蒙古偏远农村的学生周蓦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苏州大学医学部。但读大学的费用和生活支出,却让这个原本贫困的家庭一筹莫展。获知周蓦的贫困情况后,年近八旬的苏州大学退休老教师金长福、沈慧廉夫妇主动提出资助,而资助的唯一条件,就是不见面。

五年来,两位老人物质上的帮助让周蓦摆脱了生活困境,他们对周蓦生活上的关心和精神上的鼓励,更让这个远离家乡的学子感受到了家的温暖。为了让周蓦没有压力地安心学习,沈慧廉老师坚持不见面不求任何回报,唯一希望的是周蓦能做个善良的人,在力所能及的时候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如今,成绩优异的周蓦已在苏大继续深造读研,她感慨地说:“沈老师给予我的不仅是摆脱生活困境的经济支持,而是指引我拥有助人为乐品格的人生精神。”

今年6月,苏州电视台报道了老夫妇资助周蓦的感人故事。幸运的是,由李咏主持的中央电视台三套栏目《向幸福出发》也同时伸出橄榄枝,希望能让周蓦与“恩人”见上一面。节目中,周蓦与沈慧廉老师相拥而泣的感人场景令人动容。

 

文明市民标兵——徐大鹏:跳河勇救落水者 悄然离去不留名

去年83日晚8点左右,小王和女友在我校本部的一条河边散步时不小心滑落水中。小王不会游泳,挣扎了一番,渐渐沉了下去。危急时刻,我校医学部儿科临床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徐大鹏骑车路过此地。见到此景,他毫不犹豫地纵身跳了下去。虽然徐大鹏身高一米八几,但水深不见底,水面上也没有反应,根本无法得知落水者的具体位置。徐大鹏根据岸边人的叙述,先在附近水面下摸索,突然他摸到一条腿,随即猛地抓住不放手,再顺藤摸瓜,从背面抱住脖子,使尽全力将人拖到了岸边。经众人合力抢救,小王在吐了几口水后逐渐恢复了知觉。而当小王准备感谢救命恩人时,才发现对方已悄悄离开。徐大鹏英勇救人的感人事迹经媒体报道后引起社会广泛赞誉。苏州市副市长王鸿声到苏大附儿院亲切看望了徐大鹏,赞赏他的精神和勇气值得钦佩。徐大鹏则表示:“我即将从事的就是治病救人的高尚职业,勇救落水者,这是我应该做的,也是救人的体现。”

(党委宣传部)
苏大概况 教育教学
院部设置 科学研究
组织机构 合作交流
招生就业 公共服务
版权所有©苏州大学

地址: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十梓街1号

苏ICP备10229414号-1
苏公网安备 32050802010530号
推荐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1440*900以上分辨率访问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