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研究生工作会议召开

823—24日,我校2011年研究生工作会议在东山宾馆隆重召开,出席会议的人员有副校长熊思东、各基层研究生培养单位的分管研究生教育培养工作的领导、研究生秘书、专业学位研究生秘书,以及研究生部全体工作人员。
11.08.27 2011年研究生工作会议召开.jpg

研究生部主任王家宏首先传达了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有关会议精神和工作部署,并结合实际情况,回顾了我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历史与现状及近年来取得的主要成绩,着重指出了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在各个环节还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以及下阶段将采取的工作思路和和具体措施。他希望各基层培养单位和研究生部全体人员一起,齐心协力,努力工作,不断提高高层次人才培养质量,把我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各项工作推向新的高度。

研究生部招生科科长章晓莉介绍了我校2011年研究生招生录取工作情况,并对2012年招生专业目录按照一级学科编制及有关新的招生政策进行了详细解读。培养科科长徐晓明对新一轮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工作以及有关学籍、培养的工作条例进行了说明。学位科科长金薇吟对我校即将进行的二级学科自主设置、学术道德规范实施细则制订等工作进行了政策解读。

最后,研究生部党工委副书记俞伟清对2011年研究生迎新接站、开学典礼及入学教育等相关工作做了布置。

24日上午,与会人员分成人文社科、理工、医农等四个小组,对招生、培养、学位授予、学术道德规范等方面的政策、条例、做法进行小组讨论,并形成小组意见。随后,金太军院长、胡玉鸿院长、郎建平院长、夏超明主任代表四个小组进行了大会交流。大家就研究生管理体制和队伍建设、研究生培养环节和培养质量、招生工作、导师管理与考核、学术道德规范等相关工作提出了良好的意见和建议。

大会交流结束后,熊思东就我校研究生教育培养工作做了总结讲话。他指出,研究生教育培养的根本抓手是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而质量提高的关键是要抓好两支队伍、三个环节。两支队伍,即导师队伍和管理队伍。导师队伍对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很关键,要加强对导师的教育培训,要在选拔时设立门槛,导师招生时要进行预申报,同时进行分类管理。管理队伍要保持好队形,学校和院系要在编制和经费上给予保障,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把工作做细做实。三个环节,即招生、培养和学位授予。招生在对导师提出预申报和选拔门槛的同时,必须采取多样灵活的措施提高生源质量,要在推免比例、宣传推广上下功夫;培养环节上要把开题报告、中期考核等工作强化细化,落到实处;学位授予环节要强调学生是申请学位的启动者和发动者,要完善学位授予条件,要考虑将毕业答辩和学位答辩分离,把分别以就业和学术兴趣为驱动的两类学生区分开来。

 

(研究生部)
苏大概况 教育教学
院部设置 科学研究
组织机构 合作交流
招生就业 公共服务
版权所有©苏州大学

地址: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十梓街1号

苏ICP备10229414号-1
苏公网安备 32050802010530号
推荐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1440*900以上分辨率访问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