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党委召开十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
 
    8月31日,中国共产党苏州大学第十届委员会第七次全体(扩大)会议在校部大礼堂举行。校党委委员出席会议,纪委委员、全校在职副处级以上(含副处级)干部、院士、市级以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校各民主党派主要负责人、离休党工委委员、退协正副理事长、离退休原校领导及校级科研机构主要负责人列席了会议。会议由党委常委会主持。
10.09.01 校党委召开十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5.jpg
    校党委书记王卓君首先代表党委常委会作了2010年上半年工作报告。报告肯定了我校在成功举办110周年校庆活动,有效汇聚学校事业发展合力;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着力增强引领科学发展能力;深入推进内涵建设,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深化校地校企合作,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工作;注重提升文化软实力,深入推进和谐校园建设等5个方面所取得的突出成绩。
10.09.01 校党委召开十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6.jpg
    各位分管领导随后就各自的分工畅谈了下半年工作设想。
    校长、党委副书记朱秀林则对学校下半年主要工作进行了部署。他指出,学校将在认真学习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以及全国和江苏省教育工作会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基础上,重点在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两方面进一步拓展思路、创新举措、实现新突破。今后一段时间,学校将以继续深化学分制改革为契机,以学生能力培养为核心,以通识(素质)教育为抓手,汇聚全校优势资源,并努力将综合学科、高水平科研、高素质师资等优势资源转化为人才培养的优势,不断深化教学方式方法改革,着力培养各类拔尖创新人才。同时,学校将进一步开放人才政策,狠抓创新人才引进和培育机制建设,革新人事管理和薪酬分配方式,不断拓展并完善各类创新平台,集聚海内外具有国际影响的领军人才,并围绕他们构建高水平创新团队,全面建立一流的师资队伍。
10.09.01 校党委召开十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1.jpg
    当天下午,相关人员移师红楼会议中心217会议室,对经过一年多的精心起草和反复修改形成的《苏州大学“十二五”和至2020年中长期改革发展规划(送审稿)》进行审议。王卓君主持了会议。副校长殷爱荪对《规划(送审稿)》的主体结构、主要内容、完成情况向与会者进行了详细介绍。学校“十二五”和至2020年中长期改革发展规划编制工作自2009年5月启动以来,在学校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的有力领导和起草工作小组的组织实施下,在全校师生的积极参与下,完成了策划准备、调研分析、研究起草、修订完善、审核发布、定稿送审等6个阶段。此次规划编制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眼于国家和江苏省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立足于学校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阶段,认真贯彻了全国、江苏省教育工作会议和人才工作会议主要精神,以国家和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及国家和江苏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等重要文件为依据,围绕提升办学质量的根本任务,突出深化教育改革的时代主题,体现广大师生员工的发展愿景和共识、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和学校实际,必将引领和推进我校高水平大学建设。
10.09.01 校党委召开十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3.jpg
    王卓君作了大会总结,他强调,在新一轮高等教育大改革、大发展的背景下,我校要实现办学目标,一是要进一步做好解放思想与统一思想的工作,着力将全校教职工,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教师的思想和行动迅速有力地统一到中央、省委关于高等教育的最新要求和部署上来,统一到学校党政根据上级最新精神对下一步的工作安排上来。二是要进一步狠抓提高办学质量这个根本任务。要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转变教学范式、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教师考核评价管理、促进师资整体素质和教书育人能力提高;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强化优势特色学科专业方面狠下功夫。凝神聚力抓质量,更加注重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培育出一批批名师和一代代英才。三是要进一步扭住师资队伍建设这个重中之重。我校在近年来的师资队伍建设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得到了上级领导、兄弟高校和师生员工充分认可。我们要继续乘势而上,牢牢抓住省里实施“江苏特聘教授引进计划”的契机,推动人才队伍的引进和建设,继续巩固和确立我校人才工作在全省高校中的领先水平,以高端人才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引领学科发展、推动现代大学建设和增强服务社会水平。四是要进一步突出改革创新这个时代主题。要抢抓江苏省获批成为“全国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的有利条件,发扬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坚定改革方向,明确改革思路,克服路径依赖,着力在人才培养模式、干部人事制度、分配制度、资源配置制度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形成学校发展的新优势,努力成为全省高校深化新一轮教育改革与创新的先行者。
    本次大会是一次主题明确、内容丰富、指导性强、效率较高的会议,对我校继续深入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实现“国内一流、国际知名高水平大学”建设目标具有积极意义和深远影响。
                              
(新闻中心)
苏大概况 教育教学
院部设置 科学研究
组织机构 合作交流
招生就业 公共服务
版权所有©苏州大学

地址: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十梓街1号

苏ICP备10229414号-1
苏公网安备 32050802010530号
推荐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1440*900以上分辨率访问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