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召开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研讨会(苏州站)

413,乘上海“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国际研讨会的东风,我校特邀国际意象体现学会主席Robert Bosnak教授和国际意象体现学会秘书长Jill Fisher,在独墅湖校区医学楼召开“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研讨会(苏州站)”,来自社会心理治疗方面的众多专家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我像一个飞行器一样,在中国各个城市之间飞来飞去”,Robert Bosnak教授一句幽默的开场白搞活了现场的气氛。Robert Bosnak教授,荣格学派国际意象体现学会主席,有感于传统弗洛伊德释梦技术的复杂,他创立了易学、高效的梦境体验技术,即通过引导患者重新进入梦境,把梦作为真实的生活,陪伴着病人进行潜意识的旅行,从而迅速转化内心的病态体验,快速治愈心理障碍。

本次研讨会的主题为“心理分析中的积极意象在梦境中的体现,与梦的操作”。据介绍,Robert Bosnak教授是从自己一年的住院体验中发展了荣格的心理学说,并根据自身生理上的不同疼痛体验研究了不同的治疗方法。他关注意象本身并认为,意象是从梦境中产生的,意象包围在身边,是能体验到的。引导者在梦中是醒着的,所有的感知都包括在积极意象中,是一种真实的感受。

在会上,Robert Bosnak教授与大家进行了沟通和交流,并解答了参会者的疑问。最后他讲述了梦的操作,用一个女人和一只狗设置了一个梦境,引导女人从狗的角度感受身边的环境。他认为,把两种不同的体验整合成一个新的意识层面,可以帮助来访者携带不同的具体体验,用不同的方式体验自己,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这种立场转化的治疗方法,也可以用来治疗写作、绘画等恐惧症。Robert Bosnak教授还做了一对一的案例分析,为大家展示梦的操作。参会者纷纷表示受益匪浅,从千里之外赶来听的这次研讨会很有价值。
(党委宣传部)
苏大概况 教育教学
院部设置 科学研究
组织机构 合作交流
招生就业 公共服务
版权所有©苏州大学

地址: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十梓街1号

苏ICP备10229414号-1
苏公网安备 32050802010530号
推荐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1440*900以上分辨率访问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