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隆重召开2008年科研工作总结表彰大会

111,我校2008年科研工作总结表彰大会在本部学术厅隆重召开。王卓君书记、朱秀林校长、殷爱荪副校长、路建美副校长、田晓明副校长、陈一星副校长、高祖林副书记以及阮长耿院士出席了大会。此外,参加大会的还有各学院(学部)院长、书记、分管科研工作的领导,有关科研机构负责人以及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大会由殷爱荪副校长主持。
2008科研工作表彰大会全景.JPG

田晓明副校长就2008年度学校人文社科研究工作作了全面总结,2008年,我校获得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项(其中1项为省校共建),省部级基地数量翻了一番;我校文科教师承担了国家级科研项目17项,与07年度持平;省部级科研项目50项,比07年度多10项,增长25%;市厅级科研项目89项,比07年度多31项,增长53.4%;文科教师在一类核心期刊发表论文74篇,比07年度多19篇,增长35.2%;横向科研经费533万元,比07年度翻了一番。另外,我校还与苏州市有关方面合作共建了“苏州人口研究所”、“苏州人力资源研究所”、“江苏省吴文化研究基地”等一批相关的研究基地。今年年初,学校对人文社科研究工作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盘点家底,了解实情,总结经验,寻找差距,明确了努力的目标,并科学建立和逐步完善了我校人文社科研究的管理理念。在崇尚人文关怀的同时,强化规范管理,科学、合理地设计管理制度,并最大限度地发挥制度的效用,重新修订了《苏州大学人文社科核心期刊目录》,制定了《苏州大学人文社科类科研项目管理办法》等6份基础性文件。另外,学校还从政治需要的高度、事业发展的诉求、文科教师的特点、解决问题的效果等方面考虑,努力营造良好的氛围,以服务求发展,以贡献求支持,充分发挥了我校学科和人才优势,努力为地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文化繁荣服务。
2008科研工作表彰大会田.JPG

路建美副校长在会上充分肯定了我校2008年科技创新工作取得的显著成绩,具体来说,就是“六大突破”和“六个大幅度增长”。一是国家级项目取得较大突破,纵向科研经费大幅度增长,今年,我校主持参加国家级项目总数为85项,比07年度增长49%,国家级项目总经费3799.3万元,比07年度增长186%,纵向项目总经费4258万元,比07年度增长118%;二是国家级创新平台实现零的突破,各类创新载体和服务平台数量大幅度增长,今年我校获批国家级创新平台2个,省部级科技公共服务平台3个,还获批省发改委“江苏省纺织印染节能减排与清洁生产工程中心”,获得苏州市重点实验室7个,共获得平台建设资助经费3305万元(比07年度增长271%);三是标志性创新成果取得较大突破,省部级以上奖励数量大幅度增长,今年共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22项,比07年度增长29%;四是基础性研究工作取得较大突破,SCI-I区和II区论文数量大幅度增长,今年I区和II区论文首次超百篇(111篇),同比增长54.2%;五是知识产权工作取得重大突破,专利受理和授权数量大幅度增长,今年共申请受理发明专利171件,申请受理实用新型专利22件,申请受理专利总数是上一年3倍多,授权发明专利42件,比上一年增长20%;六是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取得较大突破,产学研合作成果大幅度增长,今年共与企业合作承担省科技厅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5项,获批经费1370元,争取到各类横向项目211项,增长了36%,横向项目到账经费1712万元,比上年增长24%
2008科研工作表彰大会路.JPG

殷爱荪副校长在会上宣读了学校科研工作贡献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的表彰决定。共有15个单位获奖,每个单位都拿到了10万元的奖金,据了解,这在苏大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2008科研工作表彰大会殷.JPG

 

随后,与会的领导和院士们为获奖单位颁奖。
2008科研工作表彰大会文科.JPG

 

获奖单位代表,社会学院王卫平院长、医学部常务副主任蒋星红、纺织与服装工程学院陈国强院长分别在会上就各自单位2008年的科研工作作了总结和汇报。
2008科研工作表彰大会代表1.JPG


2008科研工作表彰大会代表2.JPG


代表3.JPG

王卓君书记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他指出,首先我们要进一步认清形势,明确使命,牢固树立“顶天立地意识”。 “顶天”,就是要面向国家战略需求与科学技术前沿,解决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科学问题,在国家科技创新前沿的若干领域占有一席之地。“立地”,就是要面向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主战场,与现实需求相对接,在区域和行业创新体系中发挥重要骨干和引领作用,在关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方略的制订过程中发挥决策支持和智囊作用。其次,要突出重点,加强统筹规划,切实抓好平台建设。我们要认真总结平台建设的经验,积极探索平台建设内涵。通过加强平台的内涵建设,使平台能为某个领域或若干领域的交叉创新和集成创新服务,能为承担国家和区域重大攻关项目服务,能为培育新的学科生长点服务,能为汇聚学科带头人和创新团队服务,能为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服务,能为增强科技创新可持续发展能力服务。三是加强评估考核,强化督促检查。在下一步工作中,要依据国家、部省市关于科技创新平台、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科研项目的相关管理规定,从我校实际出发,科学合理地制定平台、基地、项目考核评估办法,加强平台、基地、项目的动态管理,强化督促检查,合理配置相关资源,充分调动平台、基地科研人员和创新团队的积极性。四是推动制度创新和改革。要围绕建设高水平大学对科研工作的要求,把学校的科研工作部署与各单位的实际结合起来,通过不断地深化改革和制度创新,以有力的政策、体制和机制为抓手,把学校的科研工作目标及时地传导和落实到每个教师,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开展科研工作的积极性。
2008科研工作表彰大会王.JPG

王书记表示,我们要切实按照总书记在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讲话中强调的“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的要求,以下学期即将开展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围绕发展这个硬道理,认真思考、全面谋划、科学决策,进一步将全校教职工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学校党政对外部形势的判断、挑战与机遇的分析,以及对学校发展的战略谋划、路径选择和工作部署上来,不断开辟学校改革发展的新境界,以全新的成绩向共和国60华诞和建校110周年献礼!

 

附:2008年度科研工作先进单位名单

 

(一)人文社科类
  科研项目贡献奖     社会学院
  科研论文贡献奖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学术著作贡献奖     文学院·新闻传播学院
  科研平台建设贡献奖   社会学院
  科研工作创新特色奖   体育学院
  科研工作最佳进步奖   法学院、教育学院

(二)自然科学类
  1、最佳进步奖(6个)
  科技项目最佳进步奖     数学科学学院
  科技创新平台最佳进步奖   纺织与服装工程学院
  科技成果奖励最佳进步奖   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部
  学术论文最佳进步奖     纺织与服装工程学院
  知识产权最佳进步奖     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部
  综合科研最佳进步奖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2、突出贡献奖(3个)
  科技项目突出贡献奖     医学部
  科技创新平台突出贡献奖   纺织与服装工程学院
  学术论文突出贡献奖     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部

(党委宣传部)
苏大概况 教育教学
院部设置 科学研究
组织机构 合作交流
招生就业 公共服务
版权所有©苏州大学

地址: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十梓街1号

苏ICP备10229414号-1
苏公网安备 32050802010530号
推荐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1440*900以上分辨率访问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