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化学会主办,中国科学院有机化学研究所承办的第十五届全国金属有机化学学术讨论会于2008年10月21-23日在南京举行,与会代表480余人,盛况空前。会上,中国化学会授予我校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部沈琪教授第三届黄耀曾金属有机化学奖,授予兼职教授陆熙炎院士黄耀曾金属有机化学终身成就奖,中国化学会副理事长习复教授专程从北京来到南京为获奖者颁奖。
黄耀曾先生是一位杰出的有机化学家,在国内外学术界享有崇高的声誉,是我国金属有机化学学科奠基人之一。遵照黄耀曾先生的遗愿,为表彰我国杰出的有机化学家、推动金属有机化学的发展,黄耀曾先生生前捐出了第三世界科学院化学奖的全部奖金,在上海有机所及黄耀曾先生的学生和好友的赞助下并得到中国化学会的支持,设立了中国化学会黄耀曾金属有机化学奖。该奖项每两年评选一次,每次表彰两位在金属有机化学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黄耀曾金属有机化学终身成就奖是对于在我国金属有机化学作出长期突出贡献的科学家设立的不定期的特殊奖项。
沈琪教授是迄今为止获得黄耀曾金属有机化学奖的六名科学家之一。她1966年研究生毕业于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高分子化学专业,后留所工作至1993年。期间于1979年1月至1981年7月获德国马普学会奖学金赴德国马普学会煤炭研究所作访问学者,从事Pd(0)催化反应的研究。在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工作期间,先后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1988年破格晋升为研究员。曾任金属有机研究室主任。1993年调入苏州大学化学系任教至今,曾任化学系主任。1996,1998和2000年分别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模范教师和全国先进工作者,现任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金属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主要从事稀土配位催化剂,催化异戊二烯顺1,4定向聚合和稀土金属有机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反应性能的研究。作为主要工作者参与的“稀土定向催化剂的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新型轻稀土有机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反应性能”和“稀土有机化合物的合成、结构及其催化聚合反应性能的研究”分别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二等奖和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学部兼职教授陆熙炎院士是著名的金属有机化学家,是首位获得中国化学会黄耀曾金属有机化学终身成就奖的科学家。1951年浙江大学化学系毕业,同年到中国科学院有机化学研究所从事科研工作至今。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化学部学部委员(院士)。1997年至今,任《Tetrahedron》和《Tetrahedron Letter》的顾问编委。70年代末研究金属有机化学,是国际上较早开展有机催化研究的化学家。以烯烃和炔烃衍生物为原料,以Pd(0)、Pd(II)等催化的合成反应研究在1991年和1997年两次获得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和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陆先生在国内外著名刊物上共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曾主持国家基金委重大项目,并以其成果编著了《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反应化学》一书。1998年被评为上海市劳动模范,1999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01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08年被中科院授予“杰出贡献教师”荣誉称号。陆先生通过学术演讲和各种会议的讨论,积极推动我国金属有机化学学科的建立和发展,是我国金属有机化学的重要开拓人和主要学术组织者,为我国金属有机化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在此,向陆熙炎院士和沈琪教授表示诚挚祝贺,学习他们情系学术、潜心科研、治学严谨、造诣精深,努力为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作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