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卫生厅科技处负责人首先向与会嘉宾宣读了卫生部部长陈竺和江苏省卫生厅厅长郭兴华发来的贺电。
阮长耿所长介绍了血液研究所成立的过程以及现在的学术规模、研究范围。
江苏省血液研究所成立于1988年,它的起步和发展承载着几代人的心血和汗水。1963年在
血研所在
在血栓与止血领域,开展了血小板和内皮细胞在出血和血栓性疾病中病理生理机制的研究。共开发研制了近百株单克隆抗体,其中苏州系列的SZ-1、SZ-2、SZ-21、SZ-51等抗血小板膜糖蛋白单抗在国内外得到广泛应用,并拥有多项专利,也已开发为诊断试剂而广泛应用。已建立多个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实验研究平台,并建立了体外抗栓研究方法和实验动物体内抗栓实验模型,在实际应用中效果显著。同时开展微血管内皮细胞培养,进行血管生物学实验研究。临床出血性疾病发病机理及诊治研究是我们优势项目之一,并在国内率先建立了vWF-cp活性和抗原检测方法,同时建立了一系列vWF含量和功能检测,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是国内出血性疾病诊断和治疗中心之一。
在对白血病MIC诊断分型基础上,开展白血病多重实时PCR融合基因测定进行分子诊断。流式细胞、实时PCR及FISH技术的应用使白血病的诊断精确到了蛋白质和分子水平,并为微量残留病的检测提供了有效手段。对MDS基因表达谱采用cDNA微阵列技术研究,并进行层次聚类分析。1979年即创用HOAP联合化疗治疗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完全缓解率达60~80%。
二十年来,血研所在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250多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60篇;出版著作15部;先后承担国际原子能机构项目、中法科技先进项目、国家863计划、国家攀登专题项目、国家“七五”、“八五”、“九五”、“十五”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30项,省部级科研项目51项,厅市级课题50项,国际合作项目4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6项、美国专利1项、国家级成果3项、中华医学奖2项、省部级奖46项、厅局级成果50项。血研所的四位博士研究生的毕业论文分别荣获2004年度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和2005年度、2007年度和2008年读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
在科学研究的推动下,临床血液科的医疗水平也不断提升。临床血液科是全国血液病诊治和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心之一。2001年成功开展了江苏省首例非亲缘异基因骨髓移植,台湾、香港、江苏、苏州电视台等媒体作了大量报道,对开通、稳固台湾慈济骨髓捐赠中心对苏供髓渠道、扩大中华骨髓库、弘扬爱心互助等均有积极意义。近五年,学科已开展各类造血干/祖细胞移植300多例,其中包括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78例、同胞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120例,非清髓干细胞移植29例,无关供体造血干细胞移植28例及单倍型造血干细胞移植31例,移植5年预计生存率分别为81%, 69%, 51%, 48%和41%,使血液科在国内本领域崭露头角,已成为我国主要的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心之一。附一院现已成为台湾花莲骨髓捐赠中心在大陆的主要定点供髓医院,并且是江苏省唯一的国家干细胞移植学组成员单位。目前,围绕恶性血液病的治疗,血液科采用高剂量阿糖胞苷联合方案、预激方案,包括单抗在内的新药方案,格列卫联合砷剂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及造血干细胞移植,取得了较突出的成绩。
血研所积极广泛地开展国际性学术交流活动,与法国、美国、日本、英国、德国、瑞士、澳大利亚等国家的有关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关系。2006年9月在苏州成功主办了第四届亚太地区血栓与止血会议,阮长耿院士担任大会主席,来自25个国家的640名中外代表出席了会议。此次大会促进了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扩大了血研所的对外影响。
阮长耿院士的老
庆典在热情洋溢的气氛中圆满结束。
庆典活动还包括了多场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血液学高峰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