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围绕如何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提升我校科技创新能力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化学化工学院郎建平院长首先发言,近年来,我校的化学学科取得了快速发展,科学研究成果显著。根据ISI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ESI)分析Web of Science最近10年的数据,我校的化学学科已经进入了全球的前1%。郎院长将成绩归功于,在各位学科带头人的以身作则的带动下,全院上上下下形成了良好的科研氛围。特别是在如何充分发挥研究生这一科研主力军的科研积极性方面,学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从把好“入学关”、“培养关”、“毕业关”三关着手,狠抓研究生培养质量、在广大研究生中提倡刻苦的科研精神,引入竞争机制,鼓励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与会的其他学院和研究机构的负责人也介绍了本单位的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另外,大家还从学校和本单位实际出发,就如何加强科研管理,营造科研氛围等提出了许多积极的建议和意见。
研讨会结束前,路建美副校长就本次科研工作研讨会发表了总结讲话。路校长指出,苏州大学要实现从“教学研究型大学”向“研究教学型大学”的全面转变,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高水平大学,科学研究就必须首先向高水平推进。浓厚的学术氛围是高水平科研的前提条件,氛围的营造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应该着重从培养研究生科研能力、鼓励研究生从事科研探索,通过绩效考核等形式调动老师科研积极性,在学校和学院层面上制定政策成立研究所、设立专职科研岗等方面来提倡刻苦的科研精神,增强全校的科研氛围。学校即将召开科技创新大会,希望以此为契机,推出一系列新的科技管理条例和办法,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鼓励发展优势科研、特色科研、团队科研、形成学科交叉、项目交叉、团队交叉。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推进科技创新,促使学校整合资源,组织大团队,构建大平台,承担大项目,产生大成果,全面提升我校的科技创新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