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鼓励在江苏省海洋与渔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通过科技创新取得显着成效和做出突出贡献的集体、个人,调动广大科学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推动江苏省海洋与渔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最近,江苏省海洋与渔业局根据“江苏省海洋与渔业科技创新奖奖励(暂行)办法”和“江苏省海洋与渔业科技创新奖奖励(暂行)办法实施细则”的程序与规定,召开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首次江苏省海洋与渔业科技创新奖评审会议。由苏州大学承担、苏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黄鹤忠副教授主持,丁磊,曹华,王永玲,沈颂东,贺丽虹,高创新,杨彩根,吴康等人参加的江苏省科技厅项目“沿海滩涂水产养殖零排污环保技术研究”(项目编号:BS2002016)在参评的项目成果中脱颖而出,荣获首届江苏省海洋与渔业科技创新奖三等奖。
该项目在国内首次应用大型经济海藻与沿海滩涂鱼、蟹、虾、贝池塘养殖同步进行,成功构建出了沿海滩涂鱼、蟹、虾、贝池塘养殖零排污环保技术模型,并进行了生产性试验和示范,效果十分显著。项目组分别在南通盐润水产有限公司、通州市新中海水育苗开发有限公司等四家单位523亩海水养殖池塘应用本项目技术后的效果证明:平均每667m2水面净利润达4652元,其单位经济效益比未采用本技术的养殖池塘分别提高了57.9%、58.5%、52.6%、54.7%,并且提高了养殖产品的品质、改善了池塘底质和水质等生态环境、基本实现了零排污,实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增长。
该项目创新性地在沿海滩涂池塘成功构建了鱼、蟹、虾、贝与耐高温海水经济植物——菊花心江蓠优化养殖系统,在比同类养殖生产更加高质、高产和高效的基础上,实现了海水池塘封闭式、自净式、零排污养殖。解决了沿海滩涂水产养殖普遍采用单养对虾或虾贝混养技术普遍存在的池塘生态系物种结构过于单一、生态平衡脆弱、池塘中残饵、排泄物等有机质大量积累、不利于养殖生物的生长和存活和大量排出的养殖废水污染了近海水质,导致病毒和细菌等有害物质的滋生和传播,赤潮频发,沿海鱼、虾、贝和藻的病害严重等一系列问题。
该项目成果易于推广,无需池塘改造和专门的设备投入,技术容易掌握,完全可以在全省和全国沿海地区大面积推广。若按江苏省目前海水池塘养殖面积的十分之一即6千公顷海水池塘采用本项目技术计算,将产生直接利税达4.1544亿元,可大幅度地实现海水养殖业的增产和增收;同时,本项目封闭养殖技术的实施,每年6千公顷海水池塘可减少向沿海排放养殖污水约22.5亿m3,对沿海水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并且大大提高了水产养殖饲料、氮、磷等物质和能量的利用率,可节约大量饲料等资源和成本,符合国家倡导的节约型社会和循环经济的发展方向。因此,本项目成果的推广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该项目的鉴定意见结论为:项目整体技术水平和实际应用效果均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