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苏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顾仁敖和姚建林教授参加了第20届国际拉曼光谱会议(20th ICORS)及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国际研讨会(SERS-2006)后回到学校。这次在日本横滨举办的第20届国际拉曼光谱会议参会代表600多位,论文500余篇,是历史上参加人数最多的一届大会,汇聚了当今世界拉曼光谱学领域中的顶尖专家,中国代表近20人,会议主要分为拉曼光谱原理,新技术,在其他领域中的应用以及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等领域。在大阪举行的第一届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国际研讨会(SERS-2006)由苏州大学友好学校关西学院大学主办,共有来自15个国家的一百五十多位代表参加,其中有中国代表十多位,是国际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界的空前盛会,参加会议并作邀请报告的均为SERS领域研究突出的专家,其中包括首次证实SERS效应的Van Dunye教授,大会反映了最近几年来SERS的快速进展及发展方向,会议认为SERS正进入蓬勃发展时期,将再次迎来高潮。
顾仁敖教授课题组的“Surface-enhanced Raman Spectroscopy Study of Immunoassay Using Probe-labeled AgcoreAushell Nanoparticles (标记探针分子的银核金壳纳米粒子用于免疫的SERS检测)’’应邀在20th ICORS会议上作分会邀请报告;“Nonaqueous SERS: From Noble to Transition Metals (非水体系SERS,从贵金属到过渡金属)” 应邀在SERS2006上作大会邀请报告。顾仁敖教授还应邀主持了29日下午的SERS 2006报告会。上述两个报告受到了到会专家的关注,会议期间他们与同领域的专家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此外还有4个墙报分别在以上两个会议上展出。
此次顾仁敖教授等受到大会组委会的邀请和重视与其长期以来锲而不舍的SERS研究和探索精神以及在该领域取得的成果密不可分,顾仁敖教授自1983年留美回国后即从事SERS研究,是国内开展SERS研究最早并坚持这一领域研究的课题组之一,在学校和上级部门的支持下,主要从事过渡金属表面和非水体系的SERS研究,在国际上首先将SERS从水体系和贵金属表面拓宽至非水体系和过渡金属表面,其研究成果在国内和国际拉曼光谱界具有重要的影响,并于1993年和2004年两次获得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目前顾仁敖教授课题组正在开展复合纳米结构的制备及其SERS效应的实验和理论研究,该课题组与国际、国内相关课题组保持良好的联系和交流合作,并与国际SERS前沿研究保持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