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需要这样的英雄
前日和昨日,本报对苏大教师肖甫青赤手空拳勇斗持械歹徒的事迹进行了报道,报道刊出后,在读者中引起了强烈反响。本报记者昨日再次采访了肖甫青的领导、同事和学生。大家向记者描述了各自心目中的英雄形象,记者得出结论,偶然事件让肖甫青成为一位英雄,但这位英雄绝不是偶然产生的。
肖甫青:
唤起人们的正义感
昨日下午2点,记者在苏州大学附属医院见到了肖甫青老师,肖老师是根据医嘱到医院去换药的。肖甫青告诉记者,他身体状况不错,伤口愈合良好。
记者提起那天肖老师赤手空拳以一敌多勇斗歹徒的情况,肖老师说,事情已经过去了,对这件事情本身,他觉得实在不足为奇,只是做了一件应该做的事情。
“对方有三四名持械歹徒,而你只有一人且赤手空拳,有没有考虑到可能受到伤害?”肖甫青老师说:“当时我根本来不及考虑这些,只是想着把学生的手机要回来,而且我相信我应该可以制服对方。”肖甫青说当时他还没有注意到对方有凶器,是冲上去发生搏斗后,对方才先后拿出两把砍刀砍他,不过那时候已经顾不得了,“他们三个人(后来又上来一个)一起拥上来的时候,我知道凭我一人之力已经无法将他们制服了,因此一边向旁边的城管人员求助,一边试图抓住其中的一人,但后来由于背部多处被砍,我只好放手。”肖甫青说,没能抓住歹徒,心里觉得很遗憾,要是当时有人能帮助他一下,也许歹徒就不会这么猖狂了。“我这样做,真的只是希望能够唤醒人们心中的正义感。如果每一个人都对身边的违法犯罪行为视而不见,那么可以肯定,当下次你受到不法侵害时,旁边的人也不会来帮助你。”
肖甫青一再向记者表示,作为一名在大学从事教育工作的老师,他这样做真的很正常。
同事学生:
成为英雄不奇怪
肖甫青赤手空拳勇斗歹徒的事迹经本报报道后,在苏州大学校园内引起了强烈反响。“现在肖甫青已经成为苏大的名人了,特别是在机电工程学院,大家都认为肖老师是个了不起的英雄。”苏州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的团委书记董娜这样告诉记者。机电工程学院是肖甫青的“老家”,他本人就毕业于该学院,毕业后留院当了半年辅导员,现在还兼着2003级一个机械班的班主任。董书记说,知道肖甫青的这个消息后,他们一点没有感觉到意外,因为无论在同事还是同学中,肖甫青就是这样一个富有正义感又乐于助人的人。董书记用“有求必应”这个词汇来描述肖甫青为人处世的原则。
肖甫青现在的领导——苏州大学团委副书记孙德芬是这样评价肖甫青的:对待工作非常认真,为人非常热情。由于他负责学生科协方面的工作,任务特别繁重,加班加点是家常便饭,有时候甚至通宵达旦。对待同事和学生,都非常热忱。“可以说,肖甫青成为英雄是必然的,当遇到这样的突发事件时,他一定会这样做的。”
肖甫青在团委的两名同事宋海英和顾老师也表示了类似的看法,顾老师说,肖甫青精通电脑,同事们遇到电脑方面的问题,肖老师总是不厌其烦给予解决。董卡茜、吴颖寅、周佳瑾是苏大学生科技协会编辑部的二名成员,昨天下午他们三人在编辑部碰头,董卡茜说,肖老师是他们的老师,但更像他们的朋友。学生搞的活动,他都积极参加,和同学们完全打成一片,一点老师的架子都没有。而且,他非常关心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有时候他们回学校晚了,肖老师总是很关切地询问他们是否吃饭了,如果得到否定的回答,他会给同学们叫来外卖。
陈玉勤是事件当事人之一,那天被偷的手机就是她的。陈玉勤一面回忆当时的情形,一面向记者表示,当时看到那么多人围攻肖老师,她都吓傻了,但又帮不上忙,只好在旁边大声呼叫,让肖老师不要和他们打了。“让我感动的是,肖老师全然不顾危险,在明显寡不敌众的情况下,依然奋不顾身,直至血染满背。”
读者:
我们需要这样的英雄
肖甫青的事迹在读者中也引起了很大反响。一名在高新区从事电脑培训的周先生向记者表示,看到晚报对肖甫青老师事迹的报道后,他非常敬佩这位年轻的老师。周先生说,现在社会上这样的好青年越来越少了,人们对身边的事情普遍持冷漠态度,只要和自己无关,一般都不会挺身而出,这种风气让越来越多的人感到悲哀。而肖甫青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能够不顾自己安危,冒着生命危险和持械歹徒搏斗,这是需要极大勇气的。“但是,像肖甫青这样的英雄太少,我们需要更多这样的英雄!”周先生还表示,希望公安机关能把这几个行凶的歹徒及时绳之以法,作为一名普通市民,他迫切希望这件事情有个圆满的结果,不但给肖甫青老师一个交待,也给广大读者一个交待。周先生说他将会在适当的时候去看望肖甫青,当面向这位可敬的老师表达自己的敬意。
读者李先生说,看了晚报的报道,心中有一个疑问,当时应该是上学上班的高峰时期,在莫邪路相门后庄附近,应该是个很热闹的地方,为什么整篇报道中只见肖甫青一个人的身影,其他人去哪里了呢?很显然,肖甫青这样的行为,有点唐吉柯德战风车的味道,不过也正因为如此,这位年轻人才愈加可敬。
摘自5月23日《姑苏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