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24日,文学院、新闻传播学院近60名师生党员赴常熟蒋巷村参观学习,亲身感受了蒋巷村在党总支书记、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常德盛同志带领下建设的现代化新农村。
在观看了名为《今日蒋巷》的宣传片后,师生们聆听了常德盛同志致力于集体,奉献于事业,服务于人民的模范事迹。常德盛担任了近30年的支部书记、总支书记,原本“小雨白茫茫,大雨成汪洋”的蒋巷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先进村,赢得了上到国家领导,下至村民百姓的肯定。村民富裕了,村集体的企业壮大了,可是常德盛对自己的要求却更加“苛刻”:蒋巷村的集体资产有几个亿,但常德盛并没有因此暴富,随着村级经济的迅速发展,镇里核定的党支部书记的岗位报酬也不断上升,但常德盛每年只是拿一个零头,11年来,仅此一项常德盛就少拿了120万元。而兼任常盛集团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的报酬、推销产品的提成几百万元他分文未取。去年集团改制,按核定,常德盛可以持有相当于几千万元的股份,他也拒绝了。蒋巷村和常盛集团的发展很大程度上都靠常德盛,但是他从不搞“世袭制”、“家族制”、“终身制”,乡亲们都说常德盛把一切都奉献给了“常盛”,把“德”留给了自己。
随后,师生一行参观了蒋巷村的生态种植园,村民新家园,工业园、农民蔬菜园和优质粮食生产基地,现代化的农业和工业在这里和谐发展。沟渠成行,果树成林,农民住是的别墅,老年人还有老年公寓和养老金,大家深切体会到了常德盛的那句话:“我不是什么都不要,我要的是农民长期得到实惠,安居乐业,要的是乡亲们都说改革开放好、社会主义好、共产党好。”
常德盛无私奉献,有所作为,不图名利,一心为民的事迹使所有在场的党员接受了一次生动的先进性教育。大家认为,做一件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勤勤恳恳,脚踏实地,所有党员都应该在先进性教育中,对照先进性标准,比较自己和优秀党员之间的差距,进而有力地推动各项工作的顺利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