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燃星火 浸润心灵



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11月20日,由文学院党委书记王坤泉、副书记刘海平带队,文学院研究生党员、本科生学生骨干共170多人,赴江阴学习考察。这次学习,将课堂讲授与参观考察相结合,将思想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增加了感性认识,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此行第一站是中国航天测量船“远望3号”。“远望3号”部队成立十几年来,多次参加卫星测控任务,特别是“神舟”一号至五号的发射与回收监控,为我国的航天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考察团参观了驾驶室、主控制室、官兵宿舍等,了解了远望号的辉煌历史,先进的测控装备以及他们出海时的工作生活等。部队领导介绍,“远望号”测控船是为加强我国国防、航天事业而建造的,当时称为测量船,只能实现近地卫星轨道的测量。而今,经过远望人的努力,实现了测量和控制的一体化,从“测量”到“测控”,体现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与强大。通过参观,同学们增加了对“科技强军、质量建军”的感性认识,也坚定了为国奉献的信念。
部队领导讲述说,为完成“神舟”5号的测控任务,“远望3号”有22名官兵推迟了婚期,25名官兵离开临产的妻子,7名官兵告别弥留的亲人。这种为祖国航天事业无私奉献的精神感染着考察团的每一名成员。
从江阴市城区往东十多公里,考察团来到华士镇三房巷村。江阴华西村闻名遐迩,殊不知,三房巷村也是苏南先进模式的典范。
三房巷农民新村建有398幢造型新颖别致的三层别墅,新村环境优美,配套齐全。村领导介绍说,改革开放以来,三房巷村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两个文明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目前,这个村现在已发展成为集化纤、纺织、塑料、建材等多种行业的国家级乡镇企业——三房巷集团有限公司,形成了专业化、集约化的大生产格局。其农业生产仅由8个人管理,全部机械化操作。
在这个“彩电、空调第一村”里,考察团成员对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有了更切身的体会,来到三房巷村,同学们叹服中国农村改革的伟大成就:颇具规模的厂房,繁荣的商业街,规划整齐的居民别墅区。这里,没有人们印象中中国农村破旧低矮的茅屋,没有颠簸崎岖的小路,同学们感受到的是现代化的城镇气息。
下午,考察团来到素有“欧陆风情”美誉的海澜工业园,海澜集团是一个新型现代化毛纺、服装企业集团,被国家旅游局推荐为“中国工业旅游示范点”。高科技生产大楼中,同学们亲历海澜高品质服装生产流程,感受现代科学管理带来的生产力;海澜图书馆里,品味海澜人的人文文化氛围;服饰文化展览馆中,全面体验服饰文化。在参观过程中,考察团对江阴民营经济的蓬勃发展留下了深刻印象。
考察过程中,考察团还参观了江阴市中山公园、黄山湖公园、人民路步行街、大桥景观带等景点,学习了旅游开发与城市硬件建设一体化的成功经验。大家在参观学习中,态度认真,精神振奋,所到之处,全体人员都能虚心听、认真记、细致看,展示了文学院党员的良好素质。
通过一天的考察学习活动,同学们在江阴这块神奇的土地上获得了很多收益。他们在总结交流会中谈到,这次实践活动,拓宽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给大家提供了一个接触社会、认识社会的机会。同学们从江阴这个生动典型的例子中,体会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强大生命力,坚定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作为学生党员和学生骨干,必须充分了解党情国情,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学习,积极实践,为投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