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启动大学生心理健康网络
王建宇这两天看起来有些闷闷不乐,他是个性格内向的男生,平时并没有知心的朋友可以让他一吐心声。那么,谁才能主动为他一解心结呢?从本月月底开始,小王的苦闷将不再一人独自承受,他们班里的许增同学将把小王的心事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在适当的时候,许增会拉起小王的手,在校园里走一走,听小王聊聊他的烦恼。如果问题比较严重,许增会把这件事跟班主任或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的老师讲讲,让同学的心理问题及早得以疏导。
   许增的身份,就是班级心理信息员,是该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网络的最基层系统,而班级辅导员、学校心理咨询中心专家、校领导则依次构成该网络系统的各个层面。据悉,这样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网络系统在全国高校尚属首次。
   目前,苏大的24个学院的每一个班里都选出了一位心理信息员,关注班上每一位学生的精神状态,一旦发现学生不适应状态,立即向学校心理咨询中心求助,以及早干预的方式进行危机预警。苏州大学心理咨询中心负责人陶新华博士告诉记者,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大学生自杀死亡率已达到了万分之二。自1996年至今,苏大为及早发现学生心理问题对每届新生都做了心理调查,经过8年的积累发现,学生表现出比较不适应状态的占30%,有6%的学生处于问题严重的状态,而这类学生已表现得非常痛苦,妨碍了正常的学习生活。现在,苏州大学的心理咨询中心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学生有心理问题先要预约,这样学生的心理问题就得不到及时的解决。而在每个班级经过班主任挑选出心理素质较好、富有责任心的心理信息员,问题就能得到及时地解决。学校专业人员将定期给这些心理信息员加以培训,让他们能够在遇到“问题学生”时首先予以疏导,校园咨询中心接受情况后就可以在尽可能少的时间更好的解决。这是日前苏州大学在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上做出的实质性举措,同时也是目前校园心理咨询中心“减负”的“阳光工程”,而这400多名心理信息员日前已手持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精心制作的“心理健康护照”,当起了“阳光使者”。
   据悉,苏州大学在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网络方面做出了许多实质性的努力。数年来,对班主任进行岗位培训时,心理健康常识的学习就是其中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而建立于1988年的学校心理咨询中心通过16年的发展已拥有一支由心理学、社会学、医学、教育学专家组成的高素质专业咨询队伍。面对全校广大学生,提供免费服务。运用心理学的理论、方法和技巧,通过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等形式和途径,为他们在人际关系、学习、情感、择业、恋爱及性等方面出现的烦恼、忧虑和困惑提供帮助。更主要的是帮助大学生增强自我认识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发展能力,提高心理素质,挖掘自身潜力,促进全面发展。自1999年以来,心理咨询每年还要对大学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水平的普测,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当学生遇到难解的“疙瘩”时又不能或不愿与人诉说时,更有心理SOS电子信箱和心理咨询热线可以解开心结。
   
(宣传部)
苏大概况 教育教学
院部设置 科学研究
组织机构 合作交流
招生就业 公共服务
版权所有©苏州大学

地址: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十梓街1号

苏ICP备10229414号-1
苏公网安备 32050802010530号
推荐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1440*900以上分辨率访问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