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召开情况通报会议
5月19日下午,我校在大礼堂召开情况通报会议,校党委委员、纪委委员、校级调研员、全校在职副处级以上干部、校各民主党派主要负责人、各分工会主席听取了关于近期我校各项工作的情况通报,校党委书记闵春发主持了会议。
   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夏东民首先向与会者传达了胡锦涛总书记4月30日至5月6日在江苏省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夏书记指出,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包含两个主要的核心内容,一是要求包括江苏在内的东部地区要牢牢抓住本世纪头二十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加快发展、协调发展;二是强调要注意宏观调控的方式方法,即“不能不切一刀,但不能一刀切;不能不刹车,但不能急刹车”,从而保证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后,夏书记按照省委的统一部署,结合我校实际,就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提出了三个要求,即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把思想统一到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促进我校各项事业的持续快速协调全面发展;领导干部要带头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并以之为指导,努力做好学校改革发展的各项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切实维护并依法保障广大师生员工的权益。
   副校长朱秀林通报了后勤改革的进展情况。从2002年至今,学校多次组织了各种形式的座谈会,专家研讨会,并且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后提出了深化后勤集团社会化改革的实施意见。该实施意见中初步提出了三个方案。方案一是现后勤集团下属的法人企业划归资产经营公司,进行企业改制,后勤集团其他部分运行至2005年3月。方案二是现后勤集团下属的法人企业划归资产经营公司,进行企业改制,后勤集团其他部分按行业属性成立多个服务中心。方案三是现后勤集团整体转制成立一个民营企业,此方案在后勤集团中层以上干部进行民意测评时获得半数同意意见。后勤集团社会化改革的方案将在进一步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由学校召开党政联席会议讨论决定。
   对于广大师生十分关心的新校区建设是否会受到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问题,校长助理周正兴从新校区建设的缘起、决策过程和目前面临的问题等三个方面分别进行了分析和通报。他指出,根据教育部近日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的规定,综合、师范、民族类高等学校全日制在校生人均占地面积应为54平方米,而我校目前生均占地面积为36.90平方米。根据《苏州大学改革发展“十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发展规划》,到2010年,我校全日制在校生将达到5万人,从理论上讲,我校占地面积要达到4050亩才能达到教育部标准,与现有面积相比缺口高达2000多亩,因此从学校的长远发展考虑,建设新校区、拓展办学空间是学校发展必须迈出的一步。周正兴同志在简要回顾新校区决策过程及审批情况后指出,校领导曾在多种场合反复强调,决不挪用学校事业费去建设新校区,也决不会因新校区建设而影响学校的内涵建设和教职工生活水平的提高,希望各级党政干部进一步统一思想,扎实推进新校区建设。由于银根紧缩政策对新校区建设资金的筹措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学校除适时调整了贷款计划,加强与银行的沟通外,还积极探索面向社会筹措新校区建设资金的渠道和方式,主要包括通过出让经营权、共建项目、校友捐赠、董事资助、盘活存量、有偿使用教学资源等方式筹措建设资金。
   人事处副处长盛惠良在通报会上就新出台的《苏州大学业绩点考核奖励暂行办法》及科级干部轮岗交流工作进行了说明。新的校内分配将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按省内有关规定发放的在岗人员每人每月683元的岗位补贴和奖励;第二部分是岗位奖励,学校根据各院系、部门、直属单位上岗人员的岗位核拨岗位奖励。第三部分是业绩奖励,学校根据各院系、部门、直属单位当年完成的业绩点核拨业绩奖励。岗位奖励和业绩奖励的比例大致为1:1。业绩点考核指标由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和研究生培养、重点实验室和文科研究基地四个部分组成,其切块比例为教学占40%,科研占29%,学科建设和研究生培养占29%,重点实验室和文科研究基地占2%。新出台的考核奖励办法对先前执行的相关指标作了修改,体现了向教学、科研一线教师、向内涵建设、向高质量、高水平倾斜的政策导向。推行机关部门科级干部与院系科级干部的轮岗工作是深化我校人事制度改革的又一重大举措,为此,学校下发了《苏州大学科级及其以下管理人员暂行办法》,根据规定,“在同一职务岗位上工作满六年的人员必须实行轮岗”。为积极稳妥推行这一举措,本年度首次科级干部轮岗采取了院系、部门、单位推荐为主的办法。科级干部轮岗交流今后将成为我校的常规性、日常性工作。对于参加轮岗交流人员的年龄问题以及特殊岗位特殊情况的处理、特别是运作方式的问题,学校还将进行认真研究,提出更科学、更规范的实施意见,以促进这项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开展。
   闵春发书记在最后讲话中指出,当前我校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困难很大,但克服困难后取得的成绩也会格外显著。希望我校各级领导干部能够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奋发有为,埋头苦干,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齐心协力创造学校的美好明天。
(宣传部)
苏大概况 教育教学
院部设置 科学研究
组织机构 合作交流
招生就业 公共服务
版权所有©苏州大学

地址: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十梓街1号

苏ICP备10229414号-1
苏公网安备 32050802010530号
推荐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1440*900以上分辨率访问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