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学生就业形势愈来愈严峻的今天,苏州大学职业技术学院最近两年的毕业生就业率达到了100%。
目前,2003届的许多毕业生都已被很多外资和大型企业提前“预订”了。是什么样的“高招”让这所只有六岁的学院具有如此强劲的吸引力?
在苏大职业技术学院,有一个由相关行业企业以及校内专家共同组成“教学专业指导委员会”,它根据行业企业的要求,精心制定各个专业的培养方案。苏大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朱跃告诉笔者,该院现有的17门专业,都是在经过缜密的调查研究后设置的,是适应地方经济尤其是支柱产业发展所需要的复合型专业和专业方向。据了解,该学院专任教师获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比例已经达到了70%以上。这一成绩与该院推行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模式是分不开的:该院专业课教师被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参加各专业相应的职业资格技能等级考试,以便快速高效地形成一批“上得讲台、下得车间”的文武之师。服装专业负责人、硕士生导师傅菊芬副教授就是这一批文武之师中的优秀代表,她在两年内获得了两个工种的职业技能鉴定证书。要想成为苏大职业技术学院的合格毕业生,仅有苏州大学的毕业证书是不够的,还必须同时获得两个以上工种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这一被推行了六年的“双证制”显然为该院的高就业率立下了汗马功劳。应用能力是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与其他本科生逐鹿市场的砝码,为此,该院投入520多万元的实验实训设备,先后建成了服装、工业控制、现代制造技术等7个实验实训中心,并通过开放实验室,采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仿真实训等手段,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最近,学院首批近20名旅游管理专业的专科学生经过一年多业余时间的德语培训,顺利通过了德国多特蒙德旅游经济管理学院专家的面试考核,将于今年9月下旬赴德国,进行两年半的留学生涯,并将最终获得德国颁发的学士学位证书。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大都来自中专院校和职业高中,文化基础与其他学院的应届高中生相比有一定的差距。为了夯实学生的专业基础,分管该院学生工作的陈平副书记提出以“就业带动学风”的主张,让学生在入学之初就到人才市场感受就业的压力和对专业的需求,从而促使学生主动而有目标地学习。学院组织大量的学习经验交流会、开展系列学术讲座、开设双休日英语补习班、全天候开放计算机房……学生们在这样的氛围中,化压力为动力,公共课成绩很快就赶上了其他院系。
摘自: 姑苏晚报200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