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野:一生只为姑苏绘

11月30日,著名美术教育家、美术史论家、书画家贺野先生去世。贺野先生的不幸去世,是苏州美术界的一大损失。

贺野,原名李国庄,1927年生,江苏滨海县人。早年参加革命,历经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宣传斗争。1949年随军南下苏州,在市委宣传部工作,在苏、沪报刊上发表多幅美术作品。1958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现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同年8月,创办苏州工艺美术专科学校(现苏州工艺美院),并任副校长(全面主持工作)。1972年调入苏州丝绸工学院,1979年纺工部批复成立工艺美术系(现苏州大学艺术学院),被任命为系主任。1951年5月,苏州市美术工作者协会成立,组成第一届美协理事会,被选为主席,直至1994年,历时40余年。后为苏州市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江苏省美术家协会名誉理事。2009年7月,成为中国文联颁发的“从事新中国文艺工作六十周年”荣誉证书和纪念章苏州美术界唯一获得者。2015年12月,荣获苏州首届沈周美术奖终身艺术成就奖。长期从事美术创作,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参展并被收藏;编著有《苏州美术史》,出版《贺野全集》。

11月30日下午,苏州市文联副主席、苏州市美协主席徐惠泉表示,贺野先生长期担任苏州市美协主席,后又担任市美协名誉主席,为苏州的美术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贺野先生是苏州第一面五星红旗的绘制者,他撰写的《苏州美术史》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填补了地方美术史研究的空白。2015年开始,苏州市文联、苏大艺术学院、苏州工艺美院、古吴轩出版社等一起制作出版《贺野全集》,全面总结了贺野先生在美术创作、美术史研究、美术批评和文学诗歌方面的成就。徐惠泉十分遗憾地表示:“本来我们打算明年举办贺野先生的展览,现在他不能亲眼看到这个展览,成为一大憾事,但是展览仍将继续推进、举办。贺野先生的不幸去世,是苏州美术界的一大损失。我们将继续做好贺野先生等老一辈艺术家的资料整理等工作,让他们的艺术得以传承。”


2006年3月,姑苏晚报记者姚萍、实习生张丫有幸采访了当年就已79岁高龄的贺野先生,在他莫邪路的家里,听他讲述“我画了苏州第一面五星红旗”的故事。

画了苏州第一面五星红旗

贺老的家在莫邪路的新湘苑,毗邻运河与马路,拐进去却是格外的幽静。尤其是家里,更加温馨、静谧,客厅、书房满是画作,阳台上还放着画架。记得采访那天阳光很好,我们在客厅里听贺老讲过去的事情,阳光穿过玻璃就洒在茶几上。

贺老是江苏滨海县人,1949年随解放大军南下苏州,便与苏州结下了一生的情缘。从参与成立苏州美协、做画报开始,画苏州,成为他人生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当年苏州惟一的报纸《新苏州报》第四版插图就是贺老负责的,不仅如此,报纸其他版面配图也都找他,一有需要,他常常是马上就干,连夜画出来。1949年9月28日,新华社播发了国旗制作的电文稿,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五星红旗的方案。这个方案只有文字没有图片,国旗到底是什么样子?如何让苏州人民都看见我们的五星红旗?需要按电文所描绘的尺寸、款式绘制出来,报社把这一任务交给了当时年仅22岁的他。贺老那时说,拿到电文后,他看了又看,心情激动万分。按《国旗制法说明》,国旗旗面为红色,长方形,长与高为三与二之比,红旗左上方缀黄色五角星五颗,其中一星较大,四星较小……旗杆套为白色。这些规定都是非常严格的,不能有一点差错。他完全根据要求和规范画好后,便及时登在了报纸上,而苏州的第一面五星红旗,也就这样首先出现在党报上,再传播到城乡各地。自此,五星红旗开始飘扬在苏州的大地上。

从工作到离休从未离开过美术

采访时,贺老的家里有许多画完的、未画完的画作,我们去的时候,他与夫人正在欣赏一幅近作。特别让他喜欢的是“家庭写实作品”,当时他的孙女正在外求学,临走前他为孙女画了一幅人物肖像,他讲起那幅画时神采飞扬。

贺老画“家庭”也是离休很久以后的事情,在他书房的书橱顶上,已装好白色边框的油画排着队有一长排,他曾说,离休了他要好好“大过一把画画瘾”。贺老是苏州市美协第一届主席,在任40多年,又是解放后苏州第一所美术学校“民办美中”的创办者,而后又参与筹办成立苏州工艺美术专科学校,既要忙于行政事务,还要进行教学工作,繁忙程度可以想象。如今,当年的苏州工艺美术专科学校,已发展成为颇具规模和影响的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了。

 “苏州是个美术大市,这里面离不开地域的自然、经济、人文多个方面的因素。苏州美术发展的经济基础雄厚,”明四家“等名画家的出现,又拓展加深了文脉和底蕴。直至苏州解放,即我们这批人到了苏州以后,也把绘画这一块拾起来,而且一直把它在向上发展。”贺老在当年接受采访时,刚刚完成了历时5年的《苏州美术史》,这本书一共25万字,两三百幅图片,那些图片都是苏州历代画家的代表作。他说他写这本书后的最大感受,就是苏州是个美术大市,苏州文化,积存最多的是美术,美术在苏州的地位非常独特,全国没有一个城市,美术发展的历史像苏州这样早、这样长。而这本《苏州美术史》也填补了苏州艺术史上的一个空白。


始终心系苏州文化建设

当年在贺老家里,还有许多风景画作,都是取材身边的生活场景,有《新湘苑》、《莫邪的早晨》等等,都是他写完《苏州美术史》之后画的。他说,很多年不画油画了,写完书后还想试试,尽管“眼睛也不好使了”,但画了几张后,发现“还行,手没生,感觉又回来了”。

在完成《苏州美术史》不长的时间里,他一口气画了五六十幅苏州景象。这些画,取材随意,贴近生活,都是平时身边的事情。“我想在有生之年,还要用自己的手,用油画艺术来表现苏州,表现她的人文环境,表现苏州人的生活情状。”他对苏州的情感也是如此,尽管离开了工作岗位,但他始终心系苏州文化建设,不仅不顾休息、不顾年事已高欣然接受采访,问到苏州的城市文化建设,他也是认真严肃地思考、回答。他曾说,“问我在城市文化氛围建设上有什么建议?我要发表一些浅见。我觉得在城市软建设上,吸取过去的养分还不够,尤其是美术氛围不浓。应该有更多的美术馆、纪念馆、画廊,而且要认真办,要有展品,要弘扬美术文化。”10年之后的今天,苏州尽管不能说是美术馆遍地,但画廊、艺术馆每年都在增加,艺术展览层出不穷,艺术气氛日益浓郁,这些跟贺老等老一辈艺术家们的努力都密不可分。

贺老曾写过一篇文章,题目叫《苏州该有这些雕塑》,在采访中又不忘呼吁要增加城市雕塑,雕塑能很好地体现一个城市的艺术感觉,街头没有雕塑,这个城市的美术感就不免单薄了。比如伍子胥、范仲淹、干将莫邪、唐寅这些人物形象“的雕塑,并建议分别设立在苏州古城的西、南、东、北四个方位,与他们生前的活动地点相吻合。他们都是苏州历史上有名的、重要的人物,应该纪念他们,同时也可为苏州增添美术特色。这应该是苏州的又一个城市之魂。”

(《姑苏晚报》2016-12-01 A3版)

(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
苏大概况 教育教学
院部设置 科学研究
组织机构 合作交流
招生就业 公共服务
版权所有©苏州大学

地址: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十梓街1号

苏ICP备10229414号-1
苏公网安备 32050802010530号
推荐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1440*900以上分辨率访问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