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熊思东副校长谈新农合和城镇医保制度

36,《光明日报》第1011版两会特刊以“百年中国梦 而今从头越——代表委员解读《政府工作报告》”为题,围绕两会委员解读《政府工作报告》内容进行了报道。全国政协委员、我校副校长熊思东在北京接受了《光明日报》记者的采访,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280

今年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由每人每年240元提高到280元,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由25元提高到30元。

——摘自《政府工作报告》

 

新农合和城镇医保补助提高

解读嘉宾:苏州大学副校长熊思东委员

 

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制度的建立,是党和政府关心民生的重要体现,目前全民医保的目标已基本实现。从去年的240元到今年的280元,每人增加了40元的财政补贴,看上去不多,但增幅达到16.7%,速度是非常快的。

如果我们从更长一个历史时期来看,就会发现这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20031月,国家开始进行新农合试点,那时规定的筹资水平只有30元,其中政府财政补贴20元,个人缴费10元。即便这样,当时也只是在一些发达地区试点,西部地区的财政还负担不起。十年后的今天,政府补贴的标准提高到280元,增加了14倍,全国平均筹资水平为340元钱,增长了11倍多,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跨越。

另一方面还要看到,医保水平的提高与医疗事业的水平、医疗资源容纳量的提高是同步的。也许患者看到的只是政府多给了40块钱,但这背后意味着门诊量、住院量会持续提高,意味着政府对医疗机构的设置、医疗人才的培养等都要承担更多责任。结合预算草案来看,今年的医疗卫生支出拟安排2600多亿元,增长率为27.1%,在所有民生支出中增长率最高,这一点非常值得肯定。

“病有所医”是中国梦的一个重要目标。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尽管现在财政补贴达到280元钱,但相对于群众的医疗需求,依然处于初级阶段,今后要走的路还很长。一方面,要继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另一方面还要继续加大财政补贴力度,真正让国民健康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让改革的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所有人。


《光明日报》2013-03-06

(新闻中心)
苏大概况 教育教学
院部设置 科学研究
组织机构 合作交流
招生就业 公共服务
版权所有©苏州大学

地址: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十梓街1号

苏ICP备10229414号-1
苏公网安备 32050802010530号
推荐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1440*900以上分辨率访问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