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纺织报》:平民化网购定制的美好宣言
——3D/2D服装用人体数据资源及产业化智能体系构建

我们也有了中国人自己的数据资源库,并且其建设方案和可应用性都超过美国、英国和日本等国家的数据库功能,这不仅是经济效益的体现,更是一个国家技术创新能力的体现。

  主持人:本报记者 陶璐璐

  嘉宾:中国服装协会科技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 尚笑梅

  金秋10月充满着丰收的喜悦,纺织人也不例外。今年的获奖项目中有一项“3D/2D服装用人体数据资源及产业化智能体系构建”颇受关注,也许是因为这项技术离普通消费者的生活更近,也许是大家发现,一直期待的平民化网购定制,至此发出了美好宣言。

  “人体数据是服装行业的公共资源。一直以来人体数据是随各企业生产需要而自身累积,由于企业间相对封闭,重复建设,造成了资源利用率极低,浪费极大;与国外服装强国相比,由于我国测量硬件技术落后和多地域特点,使数据采集有难度,导致我国的人体资源数据未能有效地建设利用,反而变成该资源短缺的国家,进而造成服装行业诸多技术进步受到制约。”发出这样感叹的正是“3D/2D服装用人体数据资源及产业化智能体系构建”的带头人、中国服装协会科技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尚笑梅。也正是出于这样的原因,才有了尚教授和她的团队自2006年以来解决产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孜孜以求。

  服装产业基础设施得以完善

  主持人:这项研究对于服装产业的发展完善能起到哪些推动作用?

  尚笑梅:对人体数据资源的相关技术进行研发和体系建立既解决具有产业共性的基础设施缺乏的问题,也为我国从服装大国成为强国奠定不可或缺的技术支持,具有现实意义。 

  项目研究创建的3D/2D人体数据资源的理论体系,填补了我国服装行业的应用基础体系空白,构建了测量平台:包括相关测量技术规范、数据验证标准、数据采集规范等;用数据和知识库系统构建了数据平台;产业应用集群的产业化应用平台。

  项目从理念、结构、技术、系统和科学性上形成了3D/2D人体测量技术的产业化可应用性;同时从产业可实施角度,完成了应用技术的实用性体系和环境构建,解决了困扰服装行业多年的数字化应用瓶颈,为行业推广应用做好了坚实理论与实施的准备。

  主持人:为什么以往我国在这方面的数据资源难以建设完成?国外在人体数据资源领域的建设相对完善,我国可以借鉴使用吗?

  尚笑梅:在过去的十多年中,各大专院校和企业都未能形成具备行业应用共性的人体数据资源累积,主要是因为:一方面当时国内市场上的自动测量设备大都是国外开发的系统,系统设计的背景与我们的应用环境有差距,不能直接使用,需要二次开发。

  另一方面,没有数据管理方法的系统,缺乏数据的管理和整理性,各个系统之间又存在数据误差,这使应用企业无能力去判定和取舍进而影响应用等。

  拥有国家人体数据资源的国家也是有限的,但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等国的人体数据库为其行业发展发挥了很好的指导作用,有些经验我们可以借鉴,然而,数据库的数据结构和设计,不同国家是不一样的。我们构建数据库(SIZECN)主要是服装行业专用数据库,提供面对不同区域服装产业用户能直接使用的多元数据,从而实现从人体数据到产业数据的智能服务。

  助推服装电子商务升级

  主持人:3D/2D服装用人体数据资源及产业化智能体系构建为行业发展提供了哪些便利?其重要的创新之处体现在哪里?

  尚笑梅:首先,这个项目首次创建了人体数据产业化的体系性建设理念和建设方法。项目设计研究了包括对接触式采集和非接触式采集的数据验证体系、自动测量仪的认定和验证方法、地域资源数据的科学性分布方案、数据可靠性稳定性实验方法。

  其次,该项目研究发明了产业数据的转换算法和体系,形成了共性技术和数据资源的服务。数据资源与产业用数据两者的关系是:前者是基础数据,后者为专用数据,前者必须按照行业应用特点转变成后者方可使用,针对一个样本的数据资源,却可产生多组专用大类数据组群,而相同大类的组群又是有差异的。

  这些特征模型和算法的设计要具有行业共性还要满足一定的个性,所以数据针对应用转化具备相当的复杂性。

  再次,该项目开发了系列智能化构建以及光电智能量衣尺的发明。在数据资源的建设中,项目研究开发了多种数据的智能提取构件,使得数据资源建设形成智能化应用,包括:多源数据,如手工、仪器、机器等的融合和关联及验证的智能化、服装大类数据的分层提取智能化、个体和群体数值归号与分析的智能化、形态数据到产业数据的智能化等;另外,项目发明的光电智能量衣尺,为无自动测量装备的企业避免了手工记录带来的人为错误,形成数字化应用。 

  最后,我们的《服装用人体信息数据库》系统填补了国内空白,是基础设施创新,该系统的建成使我国跻身拥有服装人体资源的国家行列。通过项目建设,完成了服装大类数据资源的共性挖掘,建成了“现代丝绸国家工程实验室(苏州)——中国服装用人体数据信息库”,形成了行业人体信息数据资源的产业化应用平台。

  主持人:这项科研成果是如何在企业中进行应用的?应用情况如何?

  尚笑梅:“3D/2D成衣用人体数据资源及产业化智能体系构建”项目经历了5年多的时间,包括技术掌握,科学性研究、系统开发和实验验证等多方面的研究,采用随单个子项目成熟就展开应用的方法,从各个学校到企业都形成了不同的使用数据库。

  在数据库的建设过程中,随着数据量的增加,数据的使用也随之形成,我们首次应用数据进行了相应的自身学科深化的研究,从数据库中获得批量数据的统计规律作为研究依据,完成理论和应用论证,包括使用库中统计数据规律完成未能测量数据的转换等。

  数据库建设技术研究完成后,即与际华三五○二职业装有限公司合作,将研究成果植入企业并再次进行二次职业装适应性开发。项目成果应用后,企业构建了基于电子标签RFID的流程管理生产数据,提高生产效率1.8%,提高利润率1.5%。

  除了与一些企业的合作,我们还先后与中原工学院和盐城工学院以及河北科技大学等多所大学合作,把我们的技术成果推广并应用于他们的研究及数据采集,建立学科培养人才。目前,我们又研发了新的应用模块,并准备在安莉芳、海澜等企业更深度地拓展应用这一成果。

  通过今年的双11网上购物的191亿元数字,我们看到新时代商业模式对传统商业模式的冲击,而国家数据库资源的建设完成,有如城市商业区建设要考虑配套设施一样,是我国数字化产业和商业等模式的配套,其应用前景巨大。

《中国纺织报》2012-11-19 

(新闻中心)
苏大概况 教育教学
院部设置 科学研究
组织机构 合作交流
招生就业 公共服务
版权所有©苏州大学

地址: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十梓街1号

苏ICP备10229414号-1
苏公网安备 32050802010530号
推荐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1440*900以上分辨率访问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