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报》:苏州大学:科研创新激发“能级跃迁”

2012年无疑是苏州大学科研工作的又一个丰收年。

在不久前揭晓的201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结果中,苏州大学获立项265项,再创历史新高,较去年同期增长26%,立项数位列全国地方高校首位,在江苏省仅次于南京大学;同时立项经费达到1.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4%。而在2012年国家社科基金评审中,苏大有25项课题获准立项,位列江苏高校第二。

获得国家层面的基金资助规模一向是反映高校科研工作的晴雨表,这一成绩的取得标志着苏州大学的科研水平和科研实力再次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也正是该校实施“顶天立地”科研创新发展战略结出的硕果。

孵化创新团队 聚集“高能粒子”

今年5月,由苏州大学生物钟研究中心主任王晗教授作为首席科学家组织申报的“生物钟在生殖系统与发育中调节的机制”项目获国家“973”项目的成功立项,实现了苏大主持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零的突破。几乎与此同时,苏大唐仲英血液中心主任吴庆宇团队的一项研究成果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妊娠期高血压新发病机制,引起了学界的深度关注,相关成果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Nature杂志上。这也是苏大科研成果首次在Nature杂志上刊登。

巧合的是,这两项对于苏大科研具有历史意义的突破都来自于学校组建不久的科研创新团队。近年来,苏州大学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推行“学术大师+创新团队”的队伍建设模式,由引进的特聘教授(学术大师)领衔组建创新团队和创新平台,全权委托他们按照国际惯例进行人员招聘及团队的建设与管理,充分发挥教授治学的积极性。在短短5年时间里,组建成立了20余个创新团队。

产学研协同创新彰显“辐射效应”

今年6月底,苏大维格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深交所创业板挂牌,成为江苏省内高校首家在创业板上市的公司,也实现了苏大上市公司零的突破。

作为一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企业,目前公司已取得29项专利,其微纳光学制造技术已成熟地应用于公共安全防伪、镭射包装材料和新型显示及照明领域,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在公司董事长陈林森看来,取得这些成绩与苏大维格一直以来坚定不移地走“市场需求为导向、企业为创新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道路是分不开的。

促进产学研结合,对接区域经济发展,主动拆除学科藩篱,苏大勇于从机制创新上入手。学校按照“一院一市一人、一基地一产业一平台”的科技发展思路,实施了“走出去”和“引进来”战略。把学校的研究院搬到地方,以区域产业发展重点为核心,与地方政府共建事业法人研究院,通过多种渠道全方位服务于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目前,已成功建成苏州大学苏州纳米研究院、苏州大学张家港工业技术研究院、南通市苏州大学纺织研究院,获得专项建设资金5300万元。

此外,学校的知识产权申请量从2007年的90项增加到2011年的514项,增幅达到471%,专利授权量从2007年的40项迅速增加到2011年的240项,增幅达到500%。2011年,苏大的发明专利申请以及授权量均为苏州市第一,授权发明专利占苏州市授权量的7%。与苏州市合作建立的苏州大学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已成为高科技研究项目的重要孵化基地,2011年,苏大科技产业产值突破10亿元大关,名列全省首位。

为地方社会发展注入“正能量”

如何让高校人文社科成果不再是摆在学者们书斋里的“花瓶”?苏州大学一直在积极探索破解这一难题的路径,而苏大的学者也始终把科研与社会需求相结合,为社会发展注入更多的“正能量”。

在刚刚刊发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012年第51期《成果要报》上,苏州大学教授金太军撰写的研究报告所提出的有关当前我国公民海外安全的形势及相关建议引人关注。这也是继去年金太军的研究报告入选《成果要报》并获中央领导重视之后,苏大教授的科研成果连续第二次被《成果要报》所采用。

立足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的需求,苏大结合专业特点开展科学研究,为地方政府提供决策咨询,在推动区域发展的同时实现学科建设和科研创新的同步提升。苏大在充分发挥“苏南发展研究院”、中国特色城镇化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作用的基础上,先后与苏州市各级政府部门合作成立了苏州基层党建研究所、苏州人力资源研究所、苏州大学社会公共文明研究所、吴文化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基本建立起覆盖苏南经济社会发展所有重大问题、关键领域的校地合作研究平台。

依托这些科研平台的科研成果,苏州大学设置了一系列专项课题,组建了一支由学校高水平教授、有相当理论水平的地方领导干部组成的研究与教学团队,“量身定制”专业讲座。目前为新疆、辽宁、湖南、云南等地党政领导办班了各类培训班数十期,受众达数千人。

《中国科学报》2012-10-10


(新闻中心)
苏大概况 教育教学
院部设置 科学研究
组织机构 合作交流
招生就业 公共服务
版权所有©苏州大学

地址: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十梓街1号

苏ICP备10229414号-1
苏公网安备 32050802010530号
推荐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1440*900以上分辨率访问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