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高等教育青年学者论坛在我校举行

10月24日至25日,第四届高等教育青年学者论坛在我校举行。本次论坛由《高等教育研究》杂志社、我校期刊中心及教育学院联合主办,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学专业委员会担任学术指导单位。我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姚建林出席论坛。来自全国各地多所高校、研究机构的资深学者、青年学人及多家学术期刊主编、编辑150余人参会,共同探讨“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加快教育强国建设”这一主题。开幕式由我校期刊中心主任、《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副主编江波主持。

开幕式上,姚建林代表学校向论坛的召开表示祝贺,向与会嘉宾表示欢迎,并介绍了苏州大学的悠久历史与发展情况。他指出,《苏州大学学报作为学术交流的重要阵地,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和苏大学科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高等教育青年学者论坛作为学校精心打造的一项学术品牌活动,是推动学术共同体建设、服务青年人才成长、服务国家战略发展的重要举措。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主编张应强表示,青年学者是我国高等教育学科建设和高等教育研究的生力军,学报将致力建设成为“青年学者友好型期刊”。他指出,学者应围绕“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这一重大政策命题,着力探究其中的理论问题,为政策的实施与完善提供学理支撑。

我校教育学院院长冯成志介绍了教育学院的历史渊源和近年来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取得的成果,期待青年学者通过论坛碰撞思想、凝聚共识,推动高等教育学术共同体发展。

论坛主题报告环节分上下半场,分别由《高等教育研究》副主编曾伟和人大复印资料《高等教育》编辑张磊主持。华南师范大学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发展高等研究院院长卢晓中提出,高校分类改革需实现精细化、协同化、动态化。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刘振天提出了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适应—胜任—引领”三重使命,适应是前提,胜任是核心,引领是目标。北京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院长周海涛以教育学科为例,探讨了学科建设与内部治理创新问题。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王建华提出教育强国建设的三重承认境界,一是政策目标层面的政府自我承认,二是评估指标层面的学界他者承认,三是全球标杆层面的世界公认。我校教育学院副院长曹永国聚焦分类评价、多元承认与理论创新,倡导多元承认以尊重学术差异与个体价值,强调理论创新需研读经典、回应社会重大问题,通过社会实践经验推动思想重建。

会议共设6个分论坛,每个分论坛分上下两个半场,由24位知名学者、编辑担任主持人与点评嘉宾,42位参会代表汇报了各自的最新成果。分论坛主题涵盖了高等教育理论、比较高等教育、高等教育管理、研究生教育等领域以及高等教育评价改革、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人工智能驱动下的高等教育变革等前沿议题,代表们就此展开了热烈交流。

会议期间《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编辑部召开了青年编委会会议。20余位青年编委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参与研讨,为期刊建设建言献策会议明确了未来的期刊发展路径,并确立了重点组稿方向。

闭幕式上,江波在会议总结中强调,论坛以“青年”为名,旨在与年轻学者共同成长。期刊将继续以“关注国之大计”并“培养年轻学者”为使命,致力于打造植根苏、面向全国的教育学术高端平台,并推动论坛走向持续化、品牌化、长效化,为中国高等教育研究与改革注入不竭动力。


(期刊中心)
苏大概况 教育教学
院部设置 科学研究
组织机构 合作交流
招生就业 公共服务
版权所有©苏州大学

地址: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十梓街1号

苏ICP备10229414号-1
苏公网安备 32050802010530号
推荐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1440*900以上分辨率访问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