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数智时代的城市传播”学术论文工作坊在苏举行

为深入探讨数字技术如何重塑城市传播的理论范式与实践路径,推动学科的交叉拓展与方法创新,10月25日,我校传媒学院、《新媒体与社会》、中国技术市场协会人工智能与传播专业委员会、《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联合主办首届“数智时代的城市传播学术论文工作坊。校党委副书记邓敏出席开幕式,来自二十余所高校、研究机构与学术期刊的专家学者参加学术交流。开幕式由传媒学院党委书记张健主持。


邓敏在致辞中指出,苏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与数字经济标杆城市,为城市传播研究提供了生动的实践样本,此次工作坊的举办为学者搭建了跨学科交流的平台,期待大家通过学术碰撞为数智时代城市传播研究贡献苏大力量。

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曹杰指出,城市传播的核心始终是人,数智技术正重塑城市作为传播主体的形态。期待各方共探城市传播新路径,共话数智时代新机遇,为推动城市文明传播与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动能。

我校传媒学院执行院长陈龙介绍了学院近年来开展以人工智能为抓手,推动学科转型与人才培养的探索实践,期待与学界同仁共探数智技术与城市传播的深度融合路径,让学科建设成果更好赋能城市传播创新实践,书写数智时代城市传播的新篇章。

《新媒体与社会》主编、上海交通大学教授谢耘耕指出,工作坊搭建了深度对话的平台,通过论文点评与专题研讨帮助青年学者获得精准指导,持续聚焦城市传播领域的创新成果,有助于让学术研究更好地回应时代关切。上海师范大学期刊社副社长、《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副主编陈吉表示,本次工作坊是一个问题共创的平台,期待学者们用突破传统框架的新锐视角,让不同观点碰撞出火花。

主题发言环节,与会专家从中国城市传播研究的现状与展望、数智时代传播学者的使命担当、城市想象与智慧城市、媒介化城市、可沟通城市、城市品牌国际传播等多维度切入,分享了最新的学术观点与实践思考。主编论坛围绕“数智时代城市传播研究的学术导向”与“期刊-学科协同发展”展开对话,为学者提供了写作与发表的精准指引。

会议分设多个平行论坛,将深入的学术报告与权威专家的现场评议紧密结合,研讨涵盖了主体性建构、空间生产、技术伦理、话语重构、文化转译等多个前沿维度,生动勾勒出一幅纵深交织的数智时代城市传播跨学科知识图谱。

闭幕会上发布了《数智时代的城市传播研究苏州倡议》(简称《倡议》)。《倡议》提出了“坚守人文光辉,倡导科技向善的传播伦理”“推动学科交融,构建协同创新学术共同体”“深耕本土文化,构建城市叙事中国范式”“创新研究方法,拥抱混合方法研究革命”“强化责任担当,推动研以致用公共转化”“拓展全球视野,确立和而不同学术自信”六大核心倡议。

《倡议》强调,传播学者与数据科学家、城市规划师、建筑师、社会学家、环境工程师等各领域专家要携手共进,共同构建一个能够深度融合物质环境、社会活动与信息流动的综合性城市研究数据库与知识图谱,共创“城市知识图谱”。该倡议的提出构建了跨学科学术共同体,创新了混合研究方法,为应对复杂城市问题提供了新路径,并强调了深耕本土实践以提炼“中国范式”推动理论创新与公共转化的学术担当。


(传媒学院)
苏大概况 教育教学
院部设置 科学研究
组织机构 合作交流
招生就业 公共服务
版权所有©苏州大学

地址: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十梓街1号

苏ICP备10229414号-1
苏公网安备 32050802010530号
推荐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1440*900以上分辨率访问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