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的重要指示精神,扎实推动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关于推动学术期刊繁荣发展的意见》落实见效,9月19日至21日,明清近代诗文研究青年论坛在苏举办。论坛聚焦青年学者培养,旨在通过充分发挥“明清近代诗文研究”重点专栏的示范引领作用,为青年学者搭建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
本次论坛由我校期刊中心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河南大学特聘教授刘跃进,我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张正彪出席论坛。来自国内知名高校与研究机构的资深学者及青年学人,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社会科学文摘》等二次文献机构代表和校内专家学者等六十余人参加论坛。论坛开幕式由我校期刊中心主任、学报哲社版副主编江波主持。
张正彪介绍了苏州大学及期刊中心的历史底蕴与发展现状。他指出,“明清近代诗文研究”专栏经过40多年的专精深耕,已发展成为海内外该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学术平台之一,凝聚了几代学人守正创新的学术智慧和编辑团队锲而不舍的办刊精神,希望与会专家学者能够通过本次论坛共话发展、共谋良策,形成一批具有前瞻性、开创性、引领性的研究成果,助力期刊高质量发展和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构。
刘跃进作为专家代表致辞。他指出,《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所设的“明清近代诗文研究”专栏作为权威学术平台,以“青年论坛”这一创新形式,成功汇聚起几代学人共通探讨学问,学术意义重大。他还特别强调了青年才俊在推动学术发展进程中的关键作用,他们不仅是引领当下学术潮流的中坚力量,更是开创未来学术方向的重要先锋。
江波从组织架构、专栏传承、办刊理念和成绩挑战等方面,介绍了专栏的发展情况。他指出,自1984年创办“清诗研究”以来,该栏历经几代努力,已成为国内外明清近代诗文研究的重要学术平台,先后入选“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名栏”和“中宣部首批哲学社会科学期刊重点专栏”,文章被引和转载量持续增长。在取得显著成果的同时,专栏也面临着提升影响力与全媒体传播等新的发展课题。
论坛邀请刘跃进,复旦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陈广宏,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陈水云,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徐雁平,南京大学中国思想家研究中心教授吴正岚,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萧晓阳,《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研究员陆路,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马卫中做主旨报告。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文化学院教授胡范铸、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编审曹世瑞分别主持了主旨报告的第一、二阶段。
分论坛分为上、下半场,上半场由《社会科学文摘》文学责编梁昕照主持,陈广宏、陈水云、萧晓阳担任点评专家,下半场由陆路主持,徐雁平、吴正岚担任点评专家。论坛围绕明清近代诗文持正创新的理论与方法、明清近代诗文与历史事件的关系、明清近代稀见诗文文献的史料价值与文学史意义、明清近代诗文创作与江南文脉演进关系等议题展开,来自全国各高校、科研院所的16名青年学者参与了成果汇报。
闭幕式由期刊中心副主任赵强主持,曹世瑞、复旦大学出版社编审胡春丽作为参会代表致辞,祝愿栏目不断取得突破,发挥更大的品牌效应。
我校文学院教授罗时进在学术总结中指出,本次论坛特色鲜明,为该领域注入了新活力,论坛论文在学理与文献研究方面均见解独到,展现了青年学者的潜力。他鼓励青年学者拓展视野、增强自信,树立学术抱负,勇于探索,为构建中国自主哲学社会科学知识体系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