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经济学发展论坛在我校举办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文经济学的重要论述,服务国家文化繁荣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需求,推动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助力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人文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9月26至28日,人文经济学发展论坛在我校举办。


本次论坛由我校人文社科处和期刊中心联合主办。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办公室副主任孙敏,苏州市社科联主席顾万勇、科研处处长陈翻,我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张正彪出席论坛。来自多所高校及研究机构的资深学者、青年学人以及《新华文摘》、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等二次文献与学术期刊的编辑60余人参会。开幕式由我校人文社科处处长陈一主持。

张正彪向论坛的召开表示祝贺,对与会嘉宾表示欢迎,并介绍了我校的办学历史与发展情况。他强调,学校积极响应国家战略需求,成立全国首家人文经济学研究院,在学报开设首个人文经济学研究专栏,率先推进人文经济学研究与实践的探索,希望本次论坛能够凝聚智慧、增进共识,为人文经济学研究栏目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孙敏强调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人文经济学这一时代命题的重大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介绍了江苏省在深化相关研究与阐释方面的部署与进展,肯定了我校在该领域的先行探索与系列成果,并期待同与会专家深入交流,为构建中国特色人文经济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与话语体系贡献智慧。

顾万勇结合苏州作为人文经济学实践样本的城市经验,介绍了苏州市在载体建设、系统研究、学科培育与品牌打造等四个层面推进人文经济学研究的具体工作,分析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并希望借助本次论坛汇聚专家智慧,推动人文经济学研究纵深发展

在研究专栏建设情况汇报环节,我校期刊中心主任、《苏州大学学报(哲社版)》副主编江波从人文经济学栏目的开设背景、发展现状、社会反响及未来规划等四个方面,系统介绍了《苏州大学学报(哲社版)》人文经济学研究专栏的建设情况,提出要将该栏目打造成为新时代人文经济学思想的重要策源地,有效引领并推动中国人文经济学发展。

主旨报告环节由江西师范大学期刊社总编戴利朝主持。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魏鹏举提出了以“有为政府、有效市场、活力人口”为核心指标的“文化发达”评价体系,并强调文化赋能需依托有效的制度建设。南京大学长三角文化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顾江从经济学视角反思传统理论在解释文化消费方面的局限,论证了文化资本通过提升城市规模、塑造品牌、促进创新创业、优化产业结构等路径对经济发展的驱动。浙江财经大学人本经济研究所所长陈惠雄主张构建以中国人文价值体系为基础的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并强调经济发展的终极目标是人的幸福。山东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潘爱玲聚焦人文经济学未来研究方向,强调了人文经济学研究范式与方法创新的重要性。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张铮讨论了文旅融合的理论突破与实践进阶,提出应转向“以人为本的协作理念”,构建“目标一致的地方共同体”,释放文化的总体育人效应。江苏社科名家、苏州大学中国特色城镇化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任平指出,未来人文经济学研究需要重点打造“自主知识体系创新”“人才培养与传播”“践行路径创新”三大高地,系统阐述了人文经济学的逻辑起点、研究对象、本质内涵及七大基本原理。

分论坛设两个会场,每个会场分上下两个半场。《江西社会科学》副主编彭民权、《新华文摘》编辑李香墨,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编辑刘骁、《江苏行政学院学报》编辑韩玉胜分别主持了两个分会场的讨论。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卜祥记、东北财经大学教授朱成全、东南大学教授赵宬斐、南方科技大学教授陈能军、南方科技大学教授张佑林、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授周锦、江苏大学教授王志刚、南京体育学院教授蒋艳,我校教授陈龙、钱振明、陈忠、车玉玲、段进军、江牧、桑明旭、周永博、孟飞等24人,就人文经济学的研究范式、学科体系建设、传统文化资源挖掘、典型案例分析,以及对理性经济学的人文反思等重要问题展开交流。包括两个会场发言人在内的16位知名学者担任与谈人,聚焦主题内容对发言进行了回应。

闭幕式上,山东大学人文期刊社社长魏建在肯定当前人文经济学研究热情的同时,强调需从人文经济学的概念周边向基础理论纵深开拓,指出理论体系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代转化以及厘清文化与经济、科技关系等是亟待深入研究的关键问题。

我校期刊中心副主任赵强指出,跨学科议程促进了不同背景学者的思想碰撞,体现了人文经济学的交叉学科特性,建议未来在理论体系构建、引入哲学史视角、吸引主流经济学深入参与等方面寻求突破。

此次论坛有效推动了人文经济学研究的深化与可持续发展,为构建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作出了积极探索,同时体现了学术期刊主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使命担当。

(期刊中心)
苏大概况 教育教学
院部设置 科学研究
组织机构 合作交流
招生就业 公共服务
版权所有©苏州大学

地址: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十梓街1号

苏ICP备10229414号-1
苏公网安备 32050802010530号
推荐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1440*900以上分辨率访问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