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从中国电子学会传来喜讯,电子信息学院光网络技术研究中心的硕士研究生张俊峰同学的硕士学位论文《基于机器学习的光纤非线性损伤补偿技术》获得“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奖”(指导老师:高明义副教授)。张俊峰同学主要研究光纤非线性损伤问题,在研究生期间,共发表包括IEEE/OSA Journal of Lightwave Technology(SCI二区,IF=3.671)、Optics Express(SCI二区,IF=3.307)等光通信领域重要SCI期刊论文共4篇。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获奖是电子信息学院研究生第三次获此殊荣(连续三年),包括2016年魏越同学的论文《基于弹性光网络的网络保护技术的相关研究》(指导老师:沈纲祥教授)和2017年钱旭升同学的论文《RBF神经网络的优化设计及应用》(指导老师:黄鹤副教授)。连续三次获得中国电子学会“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奖”,既体现了获奖学生本人的认真努力,以及指导教师的悉心付出,更体现了电子信息学院对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视,以及培养的学生在国内电子信息领域相关院校中的竞争力。
中国电子学会成立于1962年,是5A级全国学术类社会团体,47个专业分会覆盖了半导体、通信、微波、信号处理、电子材料等电子信息科学技术的所有领域。近年来,中国电子学会每年均会组织对全国高校的相应专业硕士学位论文的评选,2018年度共收到从地方学会组织推荐的参评学位论文96篇,根据《中国电子学会优秀硕士学位论文评选办法》,经过资格审查、通讯评审、会议评审等程序,共评出优秀硕士学位论文20篇。
2018年度中国电子学会优秀硕士学位论文评选结果
(公示名单按论文作者姓氏拼音排序)
序号 |
论文作者 |
论文题目 |
学位授予单位 |
导师 |
1 |
蔡 清 |
基于复杂网络的脑电和心电信号分析 |
天津大学 |
高忠科 |
2 |
陈 瑞 |
网络攻击下智能电网状态估计与检测研究 |
上海大学 |
杜大军 |
3 |
胡豪涛 |
新型平面MIMO及滤波天线研究 |
华南理工大学 |
陈付昌 |
4 |
姜 鑫 |
无线通信系统物理层安全与合法监听技术研究 |
浙江大学 |
钟财军 |
5 |
梁沛宇 |
导体天线耦合的特征模理论及应用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吴 琦 |
6 |
梁 霄 |
面向5G无线通信极化码译码的算法与实现研究 |
东南大学 |
尤肖虎 |
7 |
刘雨帆 |
多人脸视频的基于显著性检测的编码优化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徐 迈 |
8 |
毛天奇 |
可见光无线传输关键技术研究 |
清华大学 |
王昭诚 |
9 |
倪张凯 |
基于人类视觉系统的屏幕图像质量评价方法研究 |
华侨大学 |
曾焕强 |
10 |
孙宏雪 |
铒离子掺杂镓酸盐晶体温度传感器的实验研究 |
天津大学 |
张德龙 |
11 |
王 琛 |
基于NiO纳米材料的气体传感器研究 |
吉林大学 |
郑 杰 |
12 |
王轶博 |
隧穿场效应晶体管性能研究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韩根全 |
13 |
项兰义 |
高性能柔性铁电型有机晶体管存储器的研究 |
吉林大学 |
王 伟 |
14 |
谢宏祥 |
基于阵列信号处理的大规模MIMO通信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 |
清华大学
|
高飞飞
|
15 |
熊一枫 |
大规模无线网络中协作定位的性能界研究 |
北京理工大学 |
武 楠 |
16 |
杨 静 |
视频目标跟踪与定位方法研究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刘青山 |
17 |
叶 蕊 |
高增益单晶铒钇硅酸盐化合物纳米线光源研究 |
北京大学 |
王兴军 |
18 |
应佳熙 |
复指数信号重建及其在磁共振波谱中的应用 |
厦门大学 |
陈 忠 |
19 |
张俊峰 |
基于机器学习的光纤非线性损伤补偿技术 |
苏州大学 |
高明义 |
20 |
朱荣强 |
阵列雷达近场三维成像算法研究 |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
周剑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