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任平教授、陆树程教授应邀参加
“新时代与哲学: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哲学高峰论坛”并作主题发言

118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主办,《哲学研究》编辑部、《哲学动态》编辑部、《世界哲学》编辑部承办的“新时代与哲学: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哲学高峰论坛”在京举行。


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孙海泉研究员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张英伟致开幕辞。北京大学哲学院博雅学者资深教授丰子义,中共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原主任庞元正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助理、哲学院院长、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郝立新教授,中国社科院哲学所纪委书记、副所长冯颜利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副所长张志强研究员,我校博士生导师、“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建设工程”专家任平教授,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导师陆树程教授等全国著名学者应邀出席论坛并作主题发言。


任平教授和陆树程教授分别作了题为“论21世纪唯物史观的重大使命与出场形态”、“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哲学内涵与特征”的主题发言。

任平教授指出,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要作出原创性的贡献。第一,新时代是一个新坐标。新时代全面规划并拓展了中国道路,开创了人类新文明道路,在这个意义上看,中国的发展、中国道路的选择,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在中国的表现,更重要的是中国道路在世界人类文明大道中开辟了新文明道路。三个阶段的规划是中国道路的完整版,这不是西方道路的克隆与再版,也不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照搬,而是对中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和规律性的把握。第二,提出了现代性中国道路的问题。现代性的中国道路不同于西方现代性道路。在今天研究现代性的中国道路是最重要的,这体现的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实现共同富裕不让一个人掉队的社会主义到底行不行的问题。这个问题看起来是中国的,但实际是世界的。第三,中国唯物史观的出场不仅有实践路径也有文化路径。我们的理论既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渊源,又有实践的新问题,同时还有文化的根和今天的新创造。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代表的一系列理论构成了中国将来能向世界说些什么、发出哲学人声音的这个时代的唯物史观的理论形态。


陆树程教授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蕴含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其哲学内涵主要表现在三个维度:其一,对当代中国发展中出现的重大问题的反思与逻辑应答;其二,对社会主要矛盾变迁的精准把握;其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未来发展的战略思考。内涵是特征形成的依据,特征是内涵的外在表现形式,正确认识特征才能准确把握内涵,对其哲学内涵与特征的分析,集中表现为对特征的认识上。围绕这三个维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呈现历史继承性、反思批判性、现实指导性、未来发展性、系统整体性、人民中心性和全球借鉴性七大特征。


此次论坛的成功举办响应了党中央关于学懂、弄通、做实十九大精神的号召,深入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界进入新时代,带动全国哲学界的学习推向深入,把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学习推向新的高度,对全国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具有重大的引领作用。

(马克思主义学院)
苏大概况 教育教学
院部设置 科学研究
组织机构 合作交流
招生就业 公共服务
版权所有©苏州大学

地址: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十梓街1号

苏ICP备10229414号-1
苏公网安备 32050802010530号
推荐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1440*900以上分辨率访问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