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共产党宣言》的当代意义——复旦大学张双利教授做客敬文讲堂

9月16日晚,敬文讲堂第一百五十八讲暨敬文书院信仰公开课在校本部学术报告厅举行。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副院长,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副主任,上海市教委“曙光学者”张双利教授应邀作《论〈共产党宣言〉的当代意义》专题讲座。讲座由敬文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孟玲玲老师主持。

 

张双利教授从当代大学生需要阅读《共产党宣言》两个原因入手,介绍《共产党宣言》的当代价值。其一是《共产党宣言》中蕴含的思想指导了新中国的发展,对于当代和未来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其次是在2008年资本主义金融危机出现后,全世界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开始由完全摒弃转变为重新接受。但是西方在重新解读的过程中,对中国的发展道路普遍有着错误的认识,因此,当代大学生在阅读《共产党宣言》时,应该将马克思主义和当代中国实际结合,明确发展改革方向,改正国际学术界对于当代中国的错误认知,这是非常有必要的。

接下来张双利教授阐述了当下《共产党宣言》导读教学过程中的两个困难。第一个困难是很多人对于《共产党宣言》有着错误的、片面的解读。第二个困难是《共产党宣言》诞生的时代距离当代社会过于遥远,当时的时代背景深深地刻印在《共产党宣言》的文本中,这种思想和社会的关系给学生的阅读造成了障碍,以至于错误地认为《共产党宣言》只适用于1848年的社会环境而不适用于当代社会。

 

紧接着,张双利教授沿着思想史的发展历程,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共产党宣言》的诞生历史。她先从亚当斯密讲起,再到黑格尔和马克思,分步剖析了几位思想家对当时社会发展的见解。之后,张双利教授着重论述了马克思对黑格尔思想的继承发展,其包括马克思对工业资本主义社会的看法、对阶级关系的理解,对权力分配的判断。正是基于这些思想基础以及当时发生在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激烈的社会矛盾,为了鼓舞无产阶级进行阶级斗争,《共产党宣言》诞生了。

随后,张双利教授讲述了《共产党宣言》中的部分内容,包括马克思对于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特征的揭示,对于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理解,还包括他对于资本主义社会商品化、合理化、全球化三大趋势的预见,对于资本主义和民主这一对矛盾的讲述。张教授在讲授中将马克思关于未来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设想和目前我们经历的社会进行对比,具体地阐述了《共产党宣言》的当代意义和跨越时代的不朽价值。最后张双利教授讲述了《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关于无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形式和革命形势的预判。


最后,同学们踊跃提问,将敬文讲堂的气氛推向了高潮。张双利教授回答了同学们关于劳动在不同社会的内涵以及劳动分类的问题,让同学们对于《共产党宣言》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一直以来,敬文书院都坚持学科交叉,致力于培养全面发展的卓越人才。张双利教授深入浅出得讲解和耐心细致的解答让大家对《共产党宣言》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相信在未来,敬文学子们定能勇于探索、不断创新,开拓更广阔的世界!

(敬文书院)
苏大概况 教育教学
院部设置 科学研究
组织机构 合作交流
招生就业 公共服务
版权所有©苏州大学

地址: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十梓街1号

苏ICP备10229414号-1
苏公网安备 32050802010530号
推荐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1440*900以上分辨率访问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