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文学如何走向世界 ——苏州大学季进教授做客敬文讲堂

 12月5日晚,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苏州大学唐文治书院常务副院长、苏州大学海外汉学研究中心主任季进教授做客敬文讲堂,在本部红楼115室给同学们带来精彩讲座——《当代文学如何走向世界》。此次讲座由敬文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孟玲玲老师主持。

 

首先,季进教授向同学们简单介绍了当代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基本概念。从时间上来看,当代文学诞生于1949年以后,区别于在此之前的现代文学。大卫·丹穆若什在其著作《什么是世界文学》中指出,世界文学就是在世界范围内翻译、传播、阅读的一个动态过程从这个角度来讲中国当代文学已经是世界文学的一部分。

接着,季进教授指出,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到今天,已逐渐走向成熟,在展现中国现实与经验、探索文学叙事和抒情方式等方面都取得许多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在此之前,中国当代文学经历了许多探索。1980年代,中国文学呈现出两个倾向:一方面,“寻根文学”要向传统文化汲取资源,另一方面,先锋文学浪潮几乎移植了西方现代和后现代的叙事方式。直到1990年代,二者的合流带来了当代文学的大发展,展现了中国本土意义的追求。

 

随后,季进教授浅谈了中国当代文学在海外传播的热点现象。他分别以《射雕英雄传》、《三体》和《解密》在海外大获成功为例,深刻剖析了该现象背后的原因和实质。他强调,中国当代作品获得西方媒体的中肯评价离不开能够展现出中国背景和元素“量”与“质”上至臻完善的高水平翻译,更源自于作家在作品中所展现出来的对历史、世界、未来、人性等多方面的思考和探索。

季进教授表示,当代文学英译与传播有着三个转向,从政治性向审美性转变从边缘向热点转移从单一性向多元性转变。这三个方面体现出中国当代文学向好的趋势,但同时存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他通过对中国当代文学的观察,发现文学交流的不对等性使得西方对中国当代文学不够重视当代文学在西方仍处于边缘化地位。除此之外,中国文学本身的变化已然超出西方读者预期中国作家使命意识与写作意识存在局限中国当代文学仍然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最后,季进教授和同学们进行了对话互动,现场气氛活跃。针对同学们关于中国当代文学本土市场与海外市场、典籍翻译、中国当代诗歌走向世界等方面的问题,他做出了耐心细致的解答。中国当代文学是否应该兼顾本土和海外两个市场这一问题,季进教授表示,对于一个优秀的作家而言,首要考虑的是他的作品能给读者带来什么,在思索作品意义的基础上推动作品在艺术上不断前行于具有偶然性和阶段性的市场因素,应当顺其自然。

一直以来,敬文书院坚持着“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个性培养、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致力于培养研究、国际化、高素质创新人才。相信通过此次讲座,同学们能够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加深对中国当代文学的理解,更好地传承“为国储,自助助人”的敬文精神,为中国当代文学走向世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敬文书院)
苏大概况 教育教学
院部设置 科学研究
组织机构 合作交流
招生就业 公共服务
版权所有©苏州大学

地址: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十梓街1号

苏ICP备10229414号-1
苏公网安备 32050802010530号
推荐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1440*900以上分辨率访问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