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举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系列活动

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日。上午9时,纪念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并检阅受阅部队。苏大师生热切关注此次纪念活动,通过集中收看、自行收看等方式见证这一庄严的时刻,共同讴歌伟大的抗战精神,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校领导,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及师生代表在红楼会议中心集中收看大会直播,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同时,学校各学院(部)党委、各部门和直属单位也积极组织师生集中收看,以最崇高的敬意纪念这场伟大胜利。


纺织与服装工程学院师生与97岁抗战老兵任志共同观看了纪念大会。大会结束后,任老走上讲台亲身讲述战争年代的热血与坚守,师生们在聆听中触摸历史,在对话中领悟先辈精神,鲜活的故事、真挚的情感让在场学子深受触动。


离退休党委与社会学院党委联合举办“烽火岁月里的青春答卷——曹积盛抗战历程沉浸式话剧党课”,创新结合话剧表演、人物访谈、实践汇报等形式,并融入AI技术手段,实现历史与现实的跨时空对话,师生共同追忆烽火岁月,凝聚奋进力量。


在观看纪念大会后,我校师生纷纷表示深受鼓舞、倍感振奋,深切感受到祖国的强盛,也更加意识到肩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未来将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把爱国情化身为报国行,为实现民族复兴伟业不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为凝聚奋进力量,激发使命担当,我校还举行了“弘扬伟大抗战精神,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师生共同探讨如何将伟大爱国主义精神、伟大抗战精神真正转化为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看完庄严盛大的阅兵仪式,我感到心潮澎湃、振奋人心、十分骄傲!”曾参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93岁高龄、75年党龄的离休老教师郑玠玉表示,气势磅礴的受阅部队、新型装备的集中亮相,无一不彰显着祖国的繁荣强大与维护和平的底气。他回顾了自己参加革命工作以来的难忘经历,寄语苏大青年师生要珍惜和平、维护稳定、创新发展,持续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而奋勇前进。


专任教师代表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胡绿叶,思政课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教师是办好思政课的关键所在。作为思政课教师,要讲好历史这本最好的教科书,让信仰在学生心中扎根结果。社会学院讲师杨峻懿表示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引导更多学生从伟大抗战精神中凝聚精神力量,在新征程书写苏大人崭新篇章。电子信息学院教授侯嘉表示立足人民与地方需求推进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直面学术挑战,主动担当、协同攻坚,激活内生动力,释放更大潜能。


敬文书院辅导员胡玮结合自己设计的抗战精神微课分享了体会与思考。她认为,作为一名思政工作者,要不断提升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用青年喜闻乐见的方式讲述抗战历史,强化价值引领、推动精神践行,以更强的使命感和投入感,投身于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光荣事业。“辅导员如同战略宣传员,学生在哪里,我们的工作阵地就在哪里。”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部研究生辅导员张香宁说,未来将持续围绕学生、关照学生、爱护学生、服务学生,切实将学校“双一流”建设蓝图转化为学生的择业方向、科研动力、道路指引。


曾服役于武警湖北总队,获评“四有优秀士兵”的王健法学院本科生吕远崟分享了自己服役经历,表示将以伟大抗战精神为激励,不忘军人本色,铭记专业使命,为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中国贡献青春力量。体育学院硕士研究生张爱绒结合研究生会工作经历,提出当代大学生应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筑牢信仰之基,在实践中践行初心使命,坚定报国理想,以强健的体魄赋能科研创新,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注入青春动能。来自苏大附一院的博士生魏仑认为,作为一名医学生应从抗战精神中汲取力量,以卓越医术守护健康,以医学报国告慰先烈,肩负起“健康中国、强国有我”的时代重任。


苏州医学院放射医学与防护学院党委书记王成奎回顾了学院老一辈创建者的革命精神和奋斗历程,号召大家要全面准确把握建设教育强国重大决策部署的战略考量,不断增进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以必胜的信念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70分钟的盛大阅兵,看的是历史回响、燃的是血脉传承、品的是和平珍贵。”校团委书记于潜驰分享了观礼感受,并表示将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高举团旗跟党走,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在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服务教育强国建设的宏伟征程中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的青春篇章。


校党委副书记邓敏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阐释了伟大抗战精神的时代价值,为我们在新征程上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就进一步将伟大爱国主义精神、伟大抗战精神转化为实干行动,加快推动学校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他提出三点意见。一是要深研细悟,深刻领会伟大抗战精神的丰富内涵,让抗战精神从历史记忆转化为全校师生可感知、可认同、可践行的精神力量。二是要厚植情怀,全力扛起“强国建设 苏大有为”的时代使命。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以学术报国践行使命担当,努力培养更多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三是要团结奋进,凝聚全校上下干事创业的最大合力。坚持和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以师生为中心,团结凝聚全体苏大人,同心同德、同向同行。


(党委宣传部、新闻与网络信息办公室)
苏大概况 教育教学
院部设置 科学研究
组织机构 合作交流
招生就业 公共服务
版权所有©苏州大学

地址: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十梓街1号

苏ICP备10229414号-1
苏公网安备 32050802010530号
推荐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1440*900以上分辨率访问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