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至28日,第十四届“中国软件杯”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全国总决赛在我校举行。本届大赛以“数智筑基 软件铸魂”为主题,总决赛首次落地苏州,由苏州市与苏州大学共同承办。大赛共设置15道赛题,吸引了来自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800余所高校的5604支赛队,共计2万余名师生同台竞技,以赛促学、以赛促创,为推进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汇聚了强大的青春动能。8月28日上午,大赛顺利闭幕并举办总结活动。

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谢少锋,第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主任、工业和信息化部原副部长苏波,教育部原副部长张天保,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张立,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技术发展司副司长王威伟,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池宇,江苏省教育厅二级巡视员崔春霞,苏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毛伟,苏州大学校长张桥,党委常委、副校长姚建林,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黄志球,南京科技职业学院院长张巍,欧洲科学院院士王承祥出席总结活动。苏州国际科技园领导,企业代表,评审专家以及参赛指导教师和参赛师生等参加活动。
张桥向晋级总决赛的选手表示祝贺,向长期关心支持苏州大学事业发展的各位领导、嘉宾致谢,并简要介绍了学校的办学历史和建设成果。他指出,在信息化智能化时代,软件技术对国家发展至关重要,需要培养大量的信创人才。学校始终高度重视创新创业,与苏州市及广大企业共同探索产教融合路径,建立校企共育人才的新模式。希望通过此次大赛,校地企能进一步携手,围绕软件技术开展科研创新,共同培育高素质软件人才,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智慧和力量。
毛伟指出,作为中国软件名城,苏州近年来不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聚焦工业软件的关键领域,培育了一批国家重点软件企业。本次大赛在苏举办,深化了政产学研用联动模式,突出了产教融合、产融对接,为怀抱软件梦想的大学生提供了展示舞台。参赛作品既展现了扎实深厚的技术功底,又体现了锐意创新的探索精神,充分彰显了当代大学生的创新活力和时代风采,期待大家能够在苏州这片创新创业的热土上实现人生理想,共同谱写苏州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谢少锋强调,软件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灵魂,是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关键支撑,为此,要着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软件人才队伍。工业和信息化部将不断深化人工智能深度赋能,加强开源体系建设,优化人才培养体系,打造产城融合样本,不断推动产教深度融合,支持软件名城建设。希望广大师生及企业通过大赛加强交流合作,夯实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人才基础,为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现代化的产业体系贡献力量。
张立以《人工智能时代软件人才新特点、新趋势》为题作主旨发言。他围绕软件人才需求新特点和软件人才发展趋势等内容,与大家探讨了人工智能时代软件人才的培养,希望与政产学研用各方一起共筑软件产业的美好未来。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软件学院院长胡春明作评委会专家报告。他介绍了本次大赛的报名概况、赛题分布、大赛赛程等情况,并用智能、融合、应用三个关键词勉励广大学子,要把握智能化趋势,加强技术融合,更加注重应用,为解决卡脖子问题作出贡献。
经过前期区域赛和初赛层层选拔,共有379支队伍晋级决赛,其中210支队伍来到苏州参加现场总决赛,最终决胜出一等奖队伍18支(含特别奖2支)、二等奖队伍100支、三等奖队伍261支、优秀组织院校73所。
胡春明和张巍共同发布优秀组织院校名单。

王承祥发布优秀指导教师名单,并与现场师生探讨软件在未来移动通信领域发挥的作用,勉励软件专业的同学要在实践中锻炼出将学术前沿与产业需求相结合的落地能力。

产教融合是大赛的主旋律,优秀的参赛选手已经获得了企业的青睐。活动现场,出题企业代表为获聘学生代表颁发就业意向聘书。

姚建林和黄志球颁发大赛技术指导单位受聘证书。

出题企业单位代表、龙芯中科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戈和南京南瑞信息通信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林峰发布大赛三等奖名单。

苏波、张天保、王威伟发布大赛一等奖名单,并寄语广大青年学子要认清自身承担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弘扬科学精神,勇于探索,重视交叉学科的学习,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努力在报效国家和人民的奋斗中作出更大的贡献。
谢少锋和张立发布大赛特别奖名单。获奖学生代表分享了参赛感悟,一致表示将把在大赛中的所学与所获转化成继续前进的动力,用技术来服务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活动最后,谢少锋、苏波、张天保、张立、池宇、崔春霞、毛伟、张桥、黄志球,共同启动第十五届“中国软件杯”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
据悉,“中国软件杯”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自2012年启动以来,已覆盖全国2000余所院校,累计吸引超过6万支赛队、26万余名高校师生参赛,被列入《普通高校大学生计算机竞赛指数》,获评五星(最高等级)。大赛一直沿用“赛题来自企业真需求,参赛赛队解决真问题”的办赛方式,已成为软件产业发展与高校软件人才培养紧密结合、深度对接的重要平台。
值得一提的是,赛场之外,苏州市委人才办、市人社局联合大赛组委会组织开展了人才专场对接活动,苏州市软件开发、芯片设计行业优质用人单位来到现场开展招聘对接,聚焦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提供了约300个优质岗位。同时现场推介智能招聘平台和苏州青年人才政策,面向参赛学子开放投递简历。

决赛期间,2025软件产教融合工作研讨会同期举行。研讨会以“深化产教融合共育新质人才”为主题,邀请了行业主管部门、高校、企业、行业协会以及软件园区的百余位代表,深入探讨将高校“才”和产业“需”紧密结合的实践路径,明确合作方向,解决实践痛点,形成可落地的协同育人方案,为软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筑根基、聚智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