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地方综合性大学协作会第13次研讨会于2001年11月6日至8日在苏州大学举行。来自全国24个省市的安徽大学、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广西大学、贵州大学、黑龙江大学、河北大学、河南大学、湖北大学、佳木斯大学、南昌大学、内蒙古大学、宁波大学、宁夏大学、青岛大学、青海大学、汕头大学、山西大学、三峡大学、苏州大学、上海大学、西北大学、湘潭大学、新疆大学、延边大学、烟台大学、扬州大学、渝州大学、云南大学、郑州大学等29所地方综合性大学校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出席了研讨会,浙江大学代表也应邀出席了本次会议。
本次研讨会开幕式11月6日在苏州大学红楼会议中心举行。全国地方综合性大学协作会秘书处代表、湖北大学校长吴传喜教授主持了开幕式,苏州大学党委书记闵春发教授代表承办单位苏州大学致辞,与会代表及苏州大学全体校领导出席了开幕式。随后,大会进入交流研讨阶段。11月7日与会代表参观、考察了苏州大学现代光学技术、薄膜材料等重点实验室及文正学院校区,一致对苏州大学近年来改革和发展所取得的显著成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为此感到振奋和鼓舞。11月7日晚继续进行大会交流和分组座谈。
本次研讨会主要围绕总结“九五”实践,制订、实施“十五”计划,深化校内管理体制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强化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研讨,并对一些全国地方综合性大学共同关注的热点难点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代表就学校发展中的质量意识、成才理念、科学定位、经费筹措等问题阐述了自己的看法;贵州大学代表就如何抓住体制改革和西部大开发机遇促进学校事业的新一轮发展发表了独到的见解;三峡大学代表认为高等学校应向综合化、特色化、国际化、信息化和后勤服务社会化的方向发展;上海大学代表以发展和创新的思路,对教师队伍评聘分开、合理分流,管理干部聘任与职员制相结合,后勤引入竞争机制、适当剥离、产业化运作,产业资产重组、结构优化等问题进行了充分的阐述,颇具新意;烟台大学代表则突出介绍了办学的两大特色,即与名校联建、多渠道筹措办学资金等;扬州大学代表重点介绍了合并办学的实践和“十五”乃至更长一段时间的建设发展思路;郑州大学代表对推进高教管理体制改革的实践进行了总结和思考;浙江大学代表认为,新时期高校应尽快解放思想、转变办学理念,紧跟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切实处理好大众教育与英才教育、量的扩张与质的提高、教学与科研、科技创新与人文社科精神、内强基础与外求合作等相互之间的关系,推进各项事业的协调发展;苏州大学代表明确提出了在现有改革发展成绩的基础上,经过10到20年的努力,力争将学校建设成为全国一流综合性大学的奋斗目标。此外,安徽大学、广西大学、湖北大学、黑龙江大学、河北大学、河南大学的代表就校内管理体制改革、教学改革、优化资源配置、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等问题介绍了各自的经验;佳木斯大学、南昌大学、内蒙古大学、宁波大学、宁夏大学、青岛大学等学校的代表分别就合并办学、学科调整与建设、组建后勤集团、办学特色等问题发表了意见;西北大学、汕头大学、新疆大学、延边大学、云南大学等学校的代表就正确处理教育质量与办学规模之间的关系、特色专业建设、合并办学过程中存在的困难、抓住机遇促进学校改革发展等问题阐明了观点。
研讨会上,有的代表提出,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地方综合性大学应立足“地方”特色,从“十五”发展目标入手,切实加强内涵建设,强化人才培养机制,并努力以师资队伍建设和资金筹措等问题为突破口,以创新为动力,继续深化改革,促进发展。有的代表认为,地方综合性大学应进一步强化协作意识,充分发挥协作会的作用和功能,加强交流,密切合作,共同发展,以“有为”争“有位”。
与会代表一致认为,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经过“九五”时期的建设,全国地方综合性大学都在改革发展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并在此基础上明确了“十五”时期学校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总体思路。实践证明,全国地方综合性大学已经在高校扩招、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中作出了突出贡献,已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与会各高校希望教育部能充分重视地方综合性大学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并给予更多的关心、支持和帮助。
11月8日,全国地方综合性大学第13次研讨会在苏州大学红楼会议中心闭幕。苏州大学党委书记闵春发教授主持了闭幕式,西北大学校长孙勇教授受会议委托作大会总结报告。
本次研讨会决定全国地方综合性大学协作会第14次研讨会将于2002年在山西大学举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