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学院助残小分队:演绎十年爱心路

在苏州几所特殊儿童学校,活跃着这样一群默默无闻的爱心群体。他们与别的志愿者不同,除了陪小天使们做游戏、说说话以外,还能给他们做“一对一”的康复训练。

这些“大哥哥”、大姐姐”是来自苏州大学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同学。2005年以来,他们在专业教师鲍捷的带领下,将自己所学到的专业知识转化为助人的力量,用微笑与行动诠释着爱心。

专业的“康复义工”在行动

在金阊培智学校内,三位脚踩滑轮的孩子正排成一排,绕开前面排列整齐的8个障碍物,向着前方滑过去。“过来,慢点……”来自苏大运动人体科学系的大四学生刘文正在给孩子们发出积极的信号,只见他张开手臂作保护状,慢慢地随着孩子们移动的距离向后挪动。

“对于这些患有自闭症和智力障碍的孩子,他们的平衡性和协调性不如常人。轮滑和独轮车是一种结合训练平衡和协调的项目,以康复训练为主、体育训练为辅,两者相互结合,能够更加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更有助于训练。”刘文一边忙着给孩子们训练,一边为身旁的家长介绍这项训练的作用。凭着所学的专业知识,他每周都到培智学校做义工,一干就是四年,“看着孩子们能完整完成一套动作,心里都是满满的幸福”。

在工业园区博爱学校,刘文的同班同学林丽,已经成为了一名感统训练课的老师。她不仅能准确地叫出学校里四五十个孩子的名字,还对他们的症状和康复情况了解得一清二楚,俨然就是一位合格的小老师。“我们班上二十多个同学都很高兴能够参与到这样的公益活动中,即使到现在大四了,也有一半的人坚持了下来呢。”林丽说。

“实践课堂”搬入特殊学校

十年前,一个偶然的点子,没想到竟促成了这条延绵十年的爱心之路。

2005年,医学专业出身的鲍捷老师接受了体育学院分派的《残疾人体育》这门课程。对于特殊人群的情况,鲍捷老师并不熟知。每位特殊儿童都是一个个体案例,难以用一种通用的方法去思考和开展研究。

“情急之下,我找遍了苏州各大特殊儿童学校,最终金阊培智学校接受了我和我的学生们。”为了让这门课的效果更好,鲍老师索性带着同学们来到这所位于养育巷附近的特殊儿童学校,将“实践课堂”开在了学校里。后来,培智学校康复训练的教师紧缺,体育学院的同学们便主动利用课余时间过来“帮帮忙”,随着历届同学们都积极响应,这俨然成了他们的传统,每周一三五都有同学前去做义工。原本一堂仅有十多人参加的实践课,发展成了全院性、常规的公益活动,吸引到上百人参与。

如今,苏州工业园区仁爱学校、博爱学校、苏州市金阊培智学校,都成了苏大体育学院的专业实践基地。

目前康复训练师资紧缺

薛婷,鲍捷老师2006级的学生。多年来,她一直坚持做义工,现在供职于园区仁爱学校,继续为特殊儿童康复训练贡献着力量。

在做义工时,她遇到一位患脑瘫的儿童。有心的她,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为孩子定制了一整套康复训练计划。“经过了长达一年的训练,孩子的情况有所好转,我以此为研究案例撰写了本科毕业论文。”薛婷坦言,刚开始接触到这群孩子时,总想着能帮他们做些什么,看到自己能够帮着他们好起来,薛婷便决定毕业后也从事这个行业。

像薛婷这样在毕业前就掌握专业的康复训练知识和技能的同学,在就业时也很受用人单位青睐。“他们有专业的康复知识和技能,非常受学生和家长欢迎。”金阊培智学校副校长许丽敏还说,学校有特殊教育、心理学专业的老师,但是在康复训练方面还是挺缺人手的,鲍捷老师还时常对学校老师进行康复训练方面的“再教育”。“苏大师生加入到我们的队伍当中,解决了我们师资不足的问题,现在能做到‘一对一’康复训练,效果更好了。”

(新闻中心)
苏大概况 教育教学
院部设置 科学研究
组织机构 合作交流
招生就业 公共服务
版权所有©苏州大学

地址: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十梓街1号

苏ICP备10229414号-1
苏公网安备 32050802010530号
推荐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1440*900以上分辨率访问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