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90岁教授逝世后捐献遗体和角膜:将永远留在心爱的讲台

交汇点讯 日前,一场遗体捐献告别仪式在苏州大学医学部医学伦理展示馆庄严肃穆地举行。不到半个小时的简短仪式,让所有师生接受了一次灵魂的洗礼。在苏大一生从事人体解剖学教学的退休教授,在生命走向终点的时刻,仍然不忘将遗体捐给一生挚爱的医学教育事业,用另外一种形式继续延续自己对医学教育的贡献。

2018年9月11日,苏大医学部解剖教研室退休教授张钦与世长辞,享年90岁。按照其生前意愿,由家人将其遗体捐献给苏州大学医学部,同时捐献了角膜。

五年前签下遗体捐赠申请书

“2013年前后,父亲感到自己年事已高,就向家人提出了要捐赠遗体的想法,让我帮助办理相关手续。”张钦教授的儿子张乃嘉说,“父亲说自己这辈子从事解剖工作近四十年,非常清楚现在供解剖使用的遗体特别紧缺,他这把老骨头也许还有点用处,希望把他的遗体作为学生教具,永远留在解剖教研室。”

张乃嘉坦言,全家人都非常理解父亲的选择,因为父亲生前一直把“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作为座右铭,家里的客厅中央也挂着一幅华佗画像,这是张钦一生所追求的偶像。

“工程师是治理机器的,医生是治理病人的,医生的职责是治病救人,是最伟大的。”张乃嘉至今仍能回忆起父亲生前的口头禅。“三尺讲台陪伴了父亲四十年,也是最让他魂牵梦绕的地方,现在终于完成了最后的程序,也算是了却了他一直以来的心愿。”

春风化雨四十载:治学严谨细致  桃李芬芳满天下

1957年,张钦从原苏北医学院来到原苏州医学院解剖教研室担任讲师,后来被聘为副教授、教授。直到1994年退休,他始终都没有离开解剖教研室的教学岗位,一直承担着医学院人体解剖学基础课的教学研究工作。

严谨,细致,这是张钦留给同事和学生的印象。“张钦老师是一名很认真、很严谨的老师。”苏大医学部孙茂民老师至今还能回忆起大学刚毕业时与张钦老师相处的点点滴滴。大学毕业后留校工作的孙茂民被分配在与张钦同一个教研室,也经常“搭档”一起上课。张钦在讲台上讲理论,孙茂民在台下指导学生作解剖。“那时我刚毕业,对上课还不太熟悉,张钦老师经常手把手地指导我,帮助我进步。张老师严谨的工作态度,刻苦钻研医学的精神十分让我敬佩。“

现任苏州工业园区月亮湾社区社工委副主任汪平是张钦的学生,毕业后也曾留校工作。说起当年的往事,他仍历历在目。1988年,南京大学医学院解剖教研室成立,需要一批标本支援,苏州医学院的每名老师都要赶做一件标本。汪平要做的是一个小孩的胸导管标本,因为时间紧外加家中有事,标本制作得稍有粗糙。张钦得知情况后说:“我们解剖人是非常严谨的,我们的每一件作品都代表了我们的母校苏州医学院,我们必须做得精美,必须做出苏医精神!“这句话让汪平记忆犹新。那一晚,张钦陪着汪平重新把标本做了一遍,直到凌晨一点钟。

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主任徐卫袁和张钦亦师亦友相处了几十年,在他眼里,张老师治学严谨,上课很有自己的一套。“张钦老师总是给我们满满的正能量,毕业后的几十年里一直和他保持联系,每次他都要鼓励我多学习,提高治病的技术。”

退而不休,是张钦后半生的写照。为了把针灸这门中国传统医学发扬光大,只要是想要学习的,张钦都乐意传授,慕名前往学习的人络绎不绝。苏州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的李卫芳医生是张钦85岁时收的关门弟子之一,”张老师治好了我亲戚的不孕不育症,我慕名去求学,张老师一口答应,而且还是免费教我,他希望我能把针灸学好传承好。”虽然张钦已是耄耋之年,但是他对李卫芳的要求从来没有降低过。“每周我要去上两到三次课,他都要给我布置作业,是一名要求非常严格的老师。”

一片丹心铸医魂:毕生痴迷针灸,情系病人造福社会

张钦一生从事解剖教学工作,但是他独创性地将解剖学与针灸学结合起来,摸索出一套独特的针灸疗法,为广大患者送上福音。

70年代初,张钦下放进牛棚当牛倌,但他并没有被眼前的困境所吓倒,反倒是抓紧时间研究针灸技术。”牛棚里非常破陋,灯光昏暗,我每次去看父亲,他总是在牛棚里看书,那个时候,书本就是父亲的精神支柱。”时隔40多年,张乃嘉还能回忆起这个让他难以忘怀的细节。

70年代末后,张钦有了更多的时间研究他的教学工作和提高针灸技术,他曾自费到全国各地去拜访有名的中医,钻研针灸技术,并总结临床经验在学术期刊上并发表了研究论文四十多篇,参加6本书籍和教材的编写工作,而且一直坚持收治病人。

下放苏州农村期间,张钦总是非常热心地给乡亲们治病。慢慢地,一传十,十传百,慕名而来求医的患者络绎不绝。张钦曾经收治过一个病人,腰部弯曲近90度,基本不能干农活。通过针灸之后,这名病人恢复正常。“为了感谢父亲,每年在桔子成熟的时候,这位乡亲总会从西山挑上两担桔子坐5个多小时的船和车,送到家里来,坚持了十多年,这份情谊让我十分的感动。”张乃嘉说。

80年代初,张钦一家四口住在一间45平米的小房子里,但是为了方便外地的患者,张钦把客厅改造成一个临时的房间,外地路远的病人常常会在家里借住一宿第二天再回去。“周末的时候家里总是挤满了各地慕名前来求诊的病人,多的时候,楼梯里都坐满了人。“张乃嘉清楚地记得当年的情景。

在张钦的家里,珍藏着一本相册,里面有100多张婴儿照片,这些孩子都是经过张钦针灸治愈不孕不育症后出生的。病人为了与张钦分享为人父母的快乐,就会寄上一张婴儿照片来,这些只是经张钦治愈的病患中的一部分。

苏州的老程提起张钦,仍然无法掩盖感激之情。“当年为了夫人的不孕不育症,我不知跑了多少医院,跑了多少地方。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知道苏州有位张医生,可以用针灸治不孕不育症,我就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找到张老,结果经过他的调理,我们顺利有了孩子,别提当时有多兴奋。他是我这辈子的大恩人。现在我的女儿都已经30多岁了。“

大爱无言,爱善渡万物而不鸣。张钦教授的一生,既平凡又不凡,他用自己的行动,谱写出一名普通教师对医学教育事业的热爱,谱写出一名普通医生对人世间美好的关爱。

张钦教授的捐遗事迹让苏大师生深受感动。“我参加了张老师的告别仪式,觉得特别感动。张老师作为从事解剖学的教授,捐遗给自己的教研室,真是鞠躬尽瘁。他用行动诠释了什么叫高尚师德,是当代高尚师德最好的典范!”苏大医学部陈玉华老师深情地说。“张老师用他的行动,深深地感动我们青年学子,我们也一定会在张老师无私奉献精神的感召下努力学习,将来以仁心仁术来报答社会。”医学部临床医学二班的向金艺同学表示。

相关报道:《扬眼新闻》《引力播》《新华教育汇》

(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
苏大概况 教育教学
院部设置 科学研究
组织机构 合作交流
招生就业 公共服务
版权所有©苏州大学

地址: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十梓街1号

苏ICP备10229414号-1
苏公网安备 32050802010530号
推荐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1440*900以上分辨率访问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