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苏州大学纳米科学技术学院:
立体培养纳米科技创新人才

QQ图片20170214111644_副本.png

近日,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刊登文章,以“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先行者”为题,重点介绍了苏州大学纳米科学技术学院的教学成果。

  作为教育部首批国家“试点学院”之一,这所新型学院仅成立6年,就频结人才培养硕果:两名学生摘得“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多名学生斩获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竞赛大奖;本科生发表SCI第一作者文章42篇,获批发明专利4项……

  走进纳米科学技术学院,爱生重教氛围浓厚:课堂上,学术大师为学生详解纳米奥秘;实验室里,导师亲自指导本科生进行实验。即便是院长李述汤院士,手中常备的也是一张学生课表。他常走进教室听课,共同参与学生培养工作。用李述汤的话来说:“学生就是学院发展的根基。”

  为学生服务,正是纳米科学技术学院一以贯之的办学理念。也因为坚持“以生为本”,纳米科学技术学院在苏州大学给予自主办学权的支持下,紧扣“人才培养”主线先试先行,在创新办学体制上大胆尝试。

  “院内每一门课程的设置及师资配备,都由教授委员会根据学科培养的规律要求,经专业评估和集体讨论后而定,绝不是单纯应师资开课。”在纳米科学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季晶看来,工作在教学科研第一线的教授对人才培养等问题有着更为深入的了解和认识,而改革的用意就是希望学院的发展规划和决策制定能更人性化、更接地气。

  纳米科技,是一个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前沿领域。如何实现跨界协同培养人才?乘校际、区域、国际协同之东风,纳米科学技术学院在苏州大学、苏州工业园区政府和加拿大滑铁卢大学携手共建下,探索推出了“立体化”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立体’是指人才培养实现高度上的教学科研融合,深度上的学科交叉融合和广度上的国际资源融合。”纳米科学技术学院副院长王穗东介绍,学院除了实行专业课全英文教学并制订与国际接轨的课程体系外,还打破学科藩篱,为同专业的本科生开设与化学、物理学、生物学分别交叉的三个课程方向。不仅如此,学院研究生也可以跨学科选择导师、课题和晋升学段。

  “早进团队、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纳米科学技术学院400余名本科生都是“三早制”的受益者。从大一起,学院就为每位本科生配备导师,经过专业培训后,本科生能直接操作使用总价值超过1亿元的先进实验平台设备,参与纳米领域最前沿的科研课题。在导师们的言传身教及人文关怀下,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求蔚然成风。

  “学院许多高水平论文的联合发表,都体现了跨学科互补性合作的协同效应。”纳米科学技术学院执行院长刘庄表示,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研究氛围下,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了充分锻炼。

  从无到有,从有到优。2011年,以纳米科学技术学院为基础组建的“苏州纳米科技协同创新中心”成功跻身首批“2011计划”国家协同创新中心后,又进一步实现了学院“教学、科研、产业”协同发展的新格局。

《光明日报》20172144

(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
苏大概况 教育教学
院部设置 科学研究
组织机构 合作交流
招生就业 公共服务
版权所有©苏州大学

地址: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十梓街1号

苏ICP备10229414号-1
苏公网安备 32050802010530号
推荐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1440*900以上分辨率访问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