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镇化研究创新发展”主题研讨暨苏州大学城镇化中心科研推进大会举行

1021日下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苏州大学中国特色城镇化研究中心、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苏州大学新型城镇化与社会治理协同创新中心(合称“苏州大学城镇化中心”)在中心大会议室召开“中国城镇化研究创新发展”主题研讨暨苏州大学城镇化中心科研推进大会。中心首席科学家任平,中心主任钱振明,中心常务副主任、校人文社会科学处处长于毓蓝,中心副主任、社会学院院长高峰,中心副主任、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田芝健,中心行政副主任钟静,中心各研究所所长、各部门负责人,以及中心全体在苏研究人员出席大会。大会由钱振明主持。


钱振明在主持大会时指出,本次大会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重要论述,讨论中国特色城镇化研究的创新发展,落实学校关于城镇化中心的工作要求,进一步明确中心的目标任务,推进苏州大学城镇化中心的发展和科研工作上新台阶。

钱振明在简要回顾中国特色城镇化研究中心的发展历程后,就中国特色城镇化研究中心“十四五”规划期和新型城镇化与社会治理协同创新中心第三建设期的发展规划做介绍,重点围绕中心的组织体系、目标定位、创新方向、协同单位、创新团队、主要任务等方面进行了说明。他强调,苏州大学城镇化中心立足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发展重点需求,致力于协同创新,对“城镇化与社会治理从哲学、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历史学、城乡规划学、管理学等视角,并借助地理学、建筑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技术,进行跨学科、交叉综合研究,为学术发展和相关决策提供高质量创新成果和政策建议,促进理论创新、政策创新和实践创新。

于毓蓝介绍了中心的规章制度,并重点就中心的高质量科研综合评价办法草案作了说明。她强调,学校对中心的发展建设非常重视,作为学校直属的实体性科研机构,中心的机制体制建设尤为重要。九月份至今,中心多次召开会议,明确了中心的组织架构、岗位职责、经费和印章使用规定、议事规则等,起草了高质量科研综合评价办法、专家顾问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工作条例等,中心的各项工作规范有序推进。希望在新的发展阶段,大家携手努力,朝着新的发展目标,不忘初心,推动中心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

任平以《高举创新理论旗帜 引领新时代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为题作主题报告。他从中心建设的背景与意义、新时代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面临的主要问题、创新理论的十大思考等三个维度做了深入阐述。他表示,全球城市体系变局引领全球大变局,中华民族复兴全局进入新时代新阶段,中国新型城镇化道路遭遇新困难新挑战,需要确立新目标新要求、创新理论和思想引领。要在全面深入学习和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关于中国特色城镇化的思想和理论的基础上,深刻思考中国特色城镇化重大基础理论、总体方向、宏观战略、道路选择、发展方向和目标、重大风险防范理论和技术实现、城市文化和城市更新潜力、党的城市治理理论创新和领导力增强等问题。

中心各研究所分别介绍了研究设想和下一步工作计划。新型城镇化基础理论研究所所长钱振明教授从当前中国城镇化基本理论问题研究、学术交流活动、调研基地建设、年度科研目标等四个方面介绍了研究所的现状与发展设想。城市风险与生态城市研究所所长方世南教授介绍研究团队将围绕习近平总书记的生态城市建设思想梳理、生态生命一体化思想研究、生命政治哲学视角下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共同富裕中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城市生态空间正义与居民美好生活、长江文化与长江流域的生态问题、居民的生态环境权益、城市风险和生态城市建设示范基地建设等方面开展研究。城镇化新型风险与健康城市研究所所长王俊华教授对团队的学科背景、人员构成、科研及合作情况做了详细介绍,分享了当前团队对健康养老和全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全国领先研究成果。城市正义与人口市民化研究所所长高峰教授分析了推进就地城镇化、异地城镇化、人口市民化三方面研究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分享了当前进行的“苏南模式”企业家口述历史、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的农民市民化、农民异地城镇化的能力提升与城市正义、调研基地建设等工作。新时代党的城市治理理论与实践研究所所长姜建成教授介绍了近期筹办全国学术交流会,进行党领导下的城市治理理论研究、建设调研基地、举办学术沙龙等重点工作。城市文化与城市更新研究所研究员周国艳教授分享了研究所近期在城市规划理论、城乡风貌特色、城市更新中的老龄化社区、城市韧性等四方面开展的研究工作。城市安全、智慧城市与公共治理研究所研究员周义程教授从研究所的主体架构、社会调查研究基地的设立、九方面的理论研究重点、预期研究成果、现有研究成果等方面对研究所工作情况进行了介绍。

钱振明在作大会总结时指出,本次大会是一次学术研讨会,也是工作部署会,更是组织动员会。希望大家以此为开端,一起努力,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中国城镇化的学术研究,协同攻关,实现重大创新,不负时代,共同谱写苏州大学城镇化中心新篇章,为中国城镇化研究学术发展和中国新型城镇化实践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中国特色城镇化研究中心、新型城镇化与社会治理协同创新中心)
苏大概况 教育教学
院部设置 科学研究
组织机构 合作交流
招生就业 公共服务
版权所有©苏州大学

地址: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十梓街1号

苏ICP备10229414号-1
苏公网安备 32050802010530号
推荐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1440*900以上分辨率访问本网站